退出长者模式
常州民盟李公朴支部山西、陕西行
发布日期:2015-08-04

——“追寻公朴足迹万里行”活动第四、第五站纪实

    这是一个久已期待的日子,这是一个值得记忆的时刻。7月25日,民盟常州李公朴支部一行人员“追寻公朴足迹万里行”活动第四站山西、第五站陕西开始了。当天上午在常州民盟主委赵忠和、李公朴支部主委倪建春的带领下,从常州圣安公司总部,于八点十八分出发驶向山西省临汾市。车辆行至高速不久,突然大雨滂沱,我们一行人员冒雨穿越了苏、皖、到河南境内,雨过天晴,未能成行的盟员从微信群中得知我们路途艰难而且遥远,不时从微信中发来暖人的勉励话语。经过1320公里的长途跋涉,晚上十一时我们顺利到达李公朴先生当年战斗过的地方——山西省临汾市。山西临汾是公朴先生一生战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点,1938年,太原失守,阎锡山成立“民族革命大学”并任校长,学校总部就在临汾市的铁佛寺。李公朴为“民大”聘请教师、动员学生贡献很大,何思敬、施复亮、陈唯实等都是经他介绍而来的。为感谢他的支持,杜任之等特意去函邀他来“民大”授课。他果然应邀而来,被阎锡山聘为“民大”的顾问和教授。他曾经邀请著名作家萧红等到校任课。同时,铁佛寺也是周恩来曾经演讲的地方,1937年11月16日,小小的铁佛寺聚集了党、政、军3000人,周恩来发表了题为“目前抗战危机与坚持华北抗战的任务”的重要演讲。

如今的铁佛寺仿佛一位安静的老人,静静地隐居在城市的角落,这里已没有了当年的喧嚣与忙碌,只有一棵棵枝繁叶茂的石榴树显示出它生命的不朽。民盟李公朴支部在此展开支部红旗,合影留念,缅怀周总理和李公朴先生。

走出铁佛寺,已是正午时分,骄阳似火,寻访团一行人员马不停蹄来到号称“中华第一门”的临汾市华门,华门喻义华夏文明纪念碑,它以丰富的内涵展示了华夏文明与民族文化。华门气势宏伟,宛如三位巨人高高矗立,构思奇特。

下午六时四十分,寻访团前往吉县寻访井疙瘩村。前往井疙瘩村的路况不佳,全段道路正在修建中,土石路面坑洼不平,山路狭窄、仅可通一辆车,陡峭多弯道,十分危险,幸好开车的小龙师傅技术高超,几次化险为夷。1938年,井疙瘩村遭受了日本鬼子的三次屠村,手无寸铁的老百姓面对有刀有枪的敌人自发的英勇反抗,除几个孩子幸存全都壮烈牺牲。井疙瘩惨案发生后,李公朴先生不畏艰难险阻,写下井疙瘩村的血碑文纪念牺牲的乡亲。寻访团在当地一位老人的带领下,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那块纪念碑。碑的正面写着:井疙瘩人民抗日英烈纪念碑。两边对联: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横批:成仁;碑的背面对联:数国家独立基础,建民族自由精神。横批:取义。碑文中有一句这样写道:“吉县各界在桥南关帝庙举行追悼大会,声讨日军罪行,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樸先生莅临,口诛笔伐。”我们李公朴支部为公朴先生这一义举深感自豪。

7月27日寻访团一大早就翻山越岭前往位于宜川县秋林镇的阎锡山第二战区司令部旧址参观。此处路况与井疙瘩村相似,路途更长更危险,路的两边就是陡峭的悬崖,让人望而生畏。此行由一小吃店老板开道,我们后边一辆车由盟员何学东驾驶,前边车过,尘土飞扬,后面的车几乎看不清道路,一路上大家的心几乎悬着。好在何盟员胆大心细,技术熟练,顺利到达目的地。我们一行到时,天才放亮,游客几乎没有,只有我们李公朴支部一行人员。我们到的地方叫“克难坡”。

克难坡位于吉县西北30公里处,黄河中游晋陕峡谷壶口瀑布东岸垣头,西濒黄河,北通古贤沟,南达麻库掌,东连南村垣,东西长约一公里,南北宽约0.5公里,是一个三面临沟河,一面通高原的葫芦状独立山梁,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要。阎锡山的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山西省政府、民族革命同志会等首脑机关于1940年至1945年曾驻扎在这里。阎锡山以南村音近“难存”,并意欲标榜克服困难,故改名克难城,通称为克难坡。

司令长官部是一座工字形的建筑,建于1938年,共由27孔窑洞组成,中间13孔,东西两头各7孔。“实干堂”后建有一排石窑,是各部门的办公地。“实干堂”前有广场,广场南原建有“洪炉台”,即阎锡山每天早上举行朝会、发号施令之处,间或亦在台前召开大会或举办晚会。“洪炉台”在“文革”中被拆,现正准备恢复。正北面建有“忠烈祠”,内部原供有抗战忠烈人员牌位,两旁厅柱刻有两副对联,上联云:千秋庙貌光华胄,九曲涛声壮国魂。下联云:百战鼓鼙思壮士,三河袍泽仰英灵。阎公馆在“实干堂”的右前方。介绍说,为了保护阎锡山和阎公馆的安全,沿途警卫部队分三线配备:外线警卫、内线警卫及贴身警卫。其中内线警卫就在阎锡山居住区百米范围内,里里外外、或明或暗不下两百人。每到夜间,卫侍人员身配手枪,部署在阎锡山住宅的房上、左右、前后、门口等处。按点设哨,中间设游动哨联络。阎公馆南边的一个小院,有窑两孔,是阎的二太太徐兰森居处。阎公馆北边亦有一大院,院中窑洞分别是副官、侍从、医官所占,最北头一孔是赵戴文所住。这些窑洞都已按原状恢复。所谓阎公馆,其实是一排面向东的窑洞,共七孔。其中第一孔为阎锡山的两个公子所住,第二孔是留给其大太太的,但她从未来住过。第三、四孔是阎锡山所居,兼作办公室。阎锡山所住的窑洞较深,中有小门可通向第三孔窑,为开会接见与招待来客所用。炕桌对面摆着一列长凳,开会时阎锡山坐在炕桌旁。介绍说,解放后窑洞也有塌陷,现已复原。阎所住的窑洞后壁有一地下隧洞。隧洞很长很深,还有多处岔道,如果没人指引,进去就会迷路。走了好一阵出来后,发现已到了另一条沟。只见沟顶上工事遗址林立,沟里也是层层叠叠的窑洞遗址。2014年在此成立纪念馆,在院内墙上可以看到一幅巨型的漫画,紧握的两个拳头是国民党和共产党一起打倒日本侵略者,标语“团结抗战到底”摘自阎锡山的日记“精诚团结,坚持进步,抗日到底”,表明了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坚持抗战的决心。当年阎锡山任第二战区司令,他创办的民族革命大学曾迁址至此,李公朴也多次来到这里授课,与阎司令商讨抗日事宜。谁都难以想象,这样一个偏僻的山村里,多少中华优秀儿女,为着民族的存亡,在这里为抗日运筹帷幄。

中午寻访团顺路游览了黄河壶口瀑布,领略了中国第二大瀑布的恢宏气势,体会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场面,令人想起毛泽东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7月28日上午8时寻访团参观了中国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宝塔山。看到宝塔山,耳边不由让我们想起贺敬之的《回延安》那滚烫的句子:“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的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在宝塔山下,在鲜红的党旗边,我们民盟常州李公朴支部展开支部红旗,在此留影纪念。一边的游客也纷纷举起相机和手机,把我们支部的这一举动留下影来,带到四面八方。

十时到达延安民盟市委,和延安民盟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赵主委首先介绍了常州民盟的历史、李公朴支部成立的背景与意义、“追寻李公朴足迹万里行”活动的计划与目前已经落实的工作和今后的方向,介绍了“北门书屋”的成立与运行,打造书香支部,纪录片《李公朴》的开拍。延安市民盟冯爱莉副主委称赞不已,认为李公朴支部工作扎实有创意,紧接着她给我们介绍了延安市民盟的成立时间、组织机构、盟务工作,纪录片《民盟与陕北》不久就完成,《一起走过的日子——民盟在西北纪实》一书即将出版;马南平主任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对李公朴先生的研究,李公朴在延安与西北盟的关系,给李公朴支部赠送了他撰写的《阎锡山在山西的那些事儿》,里面收录了很多珍贵的照片与我们前所未闻的的李公朴的故事。大家都感到互相得到了启发,收获颇丰。最后赵主委和倪主委代表李公朴支部向延安民盟赠送了公仆塑像剪纸作品,冯主委和马主任在公仆支部旗帜上签名留念。中午十二时,冯主委陪同寻访团顶着烈日冒着酷暑参观了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和旧址,接受红色教育,升华思想。午后,寻访团又参观了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感受老一辈革命家当年艰苦的办公生活环境。

7月29日上午奔赴西安,沿途游览了黄帝陵,黄帝陵巍峨壮观、气壮山河。轩辕黄帝是我们的共同祖先,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连接海内外中华民族的纽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发祥地。我们一行来到这里,祭拜这位中华始祖,祭拜中华五千年的文明。

7月30日上午到达西安市临潼区华清宫景区,参观游览了以温泉汤池著称的中国古代离宫、西安事变旧址五间厅,下午参观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随后返程,途经河南,参观了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

此次追寻公朴足迹万里行,盟友们冒烈日、顶酷暑,前后历经7天,日夜奋战,穿越苏、皖、豫、晋、陕五省,行程4500多公里。这是民盟常州李公朴支部自成立以来时间最长、路程最远、最为艰苦的一次活动,也是支部活动中颇具创意的一次实践,活动内容丰富,效果明显,意义深远。刚刚结束第四、第五站活动,第六站的昆明之行已在筹谋,明年7月11日是李公朴先生殉难70周年纪念日,今年8月公朴战友们将奔赴昆明缅怀他,追寻他的足迹,更显盟友们的敬重之情。

       (民盟常州李公朴支部撰稿: 顾小毛 周建芳 姜必龙)









 

主办单位:常州民盟

承办单位:常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地址:常州市行政中心3号楼A座3楼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