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参政议政 >> 提案建议 >> 内容

常州黄勇的建议得到市长的批示

发布日期:2017-12-05  来源:民盟  浏览次数:  字号:〖

前不久,民盟常州市委副主委黄勇向常州市政协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常州市医养融合的四点建议》,受到市政协的高度重视,编撰了一期《常州市政协社情民意专报》,常州市政府市长丁纯看到后做亲笔批示,指示分管副市长阅研。(陈萍 沈虹 朱岱君)





建议从四个方面促进常州医养融合发展

民盟钟楼区委课题组

常州“三大一实干”动员大会后,民盟钟楼区委围绕“种好常州幸福树”这一主题,联系基层实际,2014年《江苏省全面推进医养融合发展的意见》和《常州市政府关于加快医养融合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出台以来的情况,到常州、苏州等地就居家、社区、机构养老中的医养融合情况进行调研,建议市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四个方面的工作,促进常州医养融合发展。

一、常州医养融合发展的基本情况

1、居家养老医养融合全覆盖组建覆盖全市的全科医生健康管理团队,对60岁以上老人建健康档案实施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为高龄老人安装“一键通”呼叫终端;创建全省首个医养服务平台12349“五小工作法”服务模式“六个一”服务流程“慈济常青”养老社会组织声名远扬。

2、社区养老医养融合无盲区按就近方便的原则建成覆盖全市社区(村)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订服务协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健康社区行”活动为载体,定期开展巡诊和健康知识讲座、咨询推送健康微信公众信息活动。

3、机构养老医养融合开局良好引导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钟楼区荷花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金林骨科医院在幸福天年、运河山庄开展“联合运行”;红梅、青龙、永红、新闸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老年康复病床玖玖江南护养中心探索集机构、日托、居家养老为一体的综合医养服务模式

4、医养融合队伍建设稳步推进推行护理员持证上岗,举行常州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提升护理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围绕“心理保健、心理调适、心理辅导”培育志愿服务组织和项目关爱老人精神生活。钟楼区获全国“老年人心理关爱研究中心示范点”和“省老年精神关爱示范基地”的称号,涌现出“家缘心语工作室”、“夏戈工作室”一批老年精神关爱品牌。

5、医养融合政策保障渐趋完善国土、规划、消防、民政等部门密切配合,全面实施养老机构改造提升工作,全市养老机构一半以上整改达标,合格率全省领先加大对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的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从2014年的每人每年50元提高至现在70元,调动了卫生医疗机构参与、服务养老的积极性。

6、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不容忽视。我市开展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苏州等地仍有较大距离。如,医养结合的机构数不足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度不够专业人员缺口大、服务水平不高,等等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养老规划站位不高、层次不丰富;现行医保政策对医养结合支持不力部门合作机制有待加强

二、对医养融合发展的建议

1、统筹规划布局市、两级政府统筹规划养老事业,增加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中的份额,明确建设标准。通过规划建设养老社区,完成2020年每个县(市、区)建1所以上护理院或康复医院的省定目标,合理布局医疗、养老机构,完善社区养老设施的布局,允许外地品牌养老机构入驻等措施,种好常州老人的幸福树。

2、突出改革创新扩大医保覆盖范围推行护理保险依托12349平台全面推广“虚拟养老”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投融资模式,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设立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养老业;采用“社区供地—市场运行—政府补贴”的方式推进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对运行管理的机构予以奖励对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采取划拨方式供给土地抓住建设省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的机遇争取省级支持

3、加强引导管理。推动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以及民营的医疗机构延伸服务触角,通过增设老年康复病或整体转型为护理院、康复医院的方式服务于养老;按照江苏省关于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促使养老机构凸显出“医”的元素;促进常州市关于深入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施意见》全面实施

4、培专业人才。利用我市高职院校、殷村职教园培育养老护理专业人员,并做好职称评定技能鉴定等方面的制度衔接;将养老机构的医务人员纳入卫生系统统一管理,引导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将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等人才作为急需紧缺人才纳入卫生人员培训规划设置岗位津贴和以奖代补的手段,引导养老护理员队伍向专业化和年轻化方向发展

课题组成员:黄勇  贾羲  于娟  付文杰

执笔:黄勇(民盟常州市委副主委、钟楼区委主委,钟楼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常州民盟 版权所有 2010-2019
地址:常州市行政中心3号楼A座3楼 邮编:213022 邮箱:jsczmm310@163.com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