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探寻名人足迹 ——三中支部荡口古镇行
发布日期:2014-06-17

4月20日,民盟三中支部的在职盟员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无锡荡口古镇。

这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乡,家家枕水而居,户户开门见水,感觉那蜿蜒的河流是从历史的远处淌来,河面上粼粼碧波在向我们诉说着古镇的传奇,小桥流水,深宅大院,难怪荡口有千年“水码头”之美称。

更让人惊奇的是这里诞生并走出了许多的名人。明清两代荡口考中进士的有25人,其中 9人的书稿被收录《四库存目》。光是华氏家族就有:明代首创铜活字印刷的华燧,中国近代科学先驱、第一艘机动轮船的发明人、数学家华蘅芳,琵琶古曲《十面埋伏》曲谱的编写者、民族音乐演奏家华秋苹,首创仿针绣法的民间刺绣艺术家华图珊,著名漫画家华君武,以及引进莫尔斯电报、铺设中国第一条海底电缆的华世鉴等。此外,还有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著名的词曲作家王莘,站在王莘故居那扬手指挥的塑像前,我们似乎听到了《歌唱祖国》激扬的歌声。

最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近代力学之父,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他还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同盟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第五届、六届、七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七届、八届、九届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上海大学校长,南京大学、暨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南大学名誉校长,耀华中学名誉校长;钱伟长院士兼长应用数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著述甚丰,特别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钱伟长曾在荡口多所学校就读过。站在钱伟长故居前,全体盟员对这位2010年去世的民盟前辈敬佩不已。

荡口为何名人这么多?荡口文化植根于古吴文化,经过上百代人薪火相传,荡口发扬光大了吴文化,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即尚德、创业、崇教、亲水、民俗五大特色,其核心是“孝”和“义”。耕读起家,诗礼传家,崇尚教育,以义为利,广置义田,兴办义学,民风淳朴。正是基于此,荡口历代人才辈出。

走在荡口古镇斑驳的青石小路上,义盛河、北仓河两条河脉蜿蜒灵动,两岸青堂瓦舍,一座座古建筑用自己的方式叙述着荡口千年来的传奇历史,其中有43%为文保建筑,目前已经全部修复。荡口这钟灵毓秀之地,正以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

民盟三中支部的这次活动,让人在感受荡口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时,还久久地去思索该怎样在人生的轨道上也留下印迹……(徐秋云)

 

主办单位:常州民盟

地址:常州市行政中心3号楼A座3楼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