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纪念 |
发布日期:2013-08-20 |
今年是吴定良先生诞辰120周年,欣闻他的小女儿吴小庄女士收集、整理了部分吴定良身前的照片和论文编辑成书即将付梓出版。作为吴定良故乡的后生,虽无缘与他谋面感受他的春风化雨,却从乡人的口口相传和一些回忆录中认识了他。他是金坛走出去的学者,金坛人不能忘记他;他是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民盟不能忘记他。在他120周年诞辰之际,写下这些文字,以此来纪念他,并以此代序。 《吴定良文集》的出版意义深远,这是缅怀与纪念吴定良的很好的方式,也是呈现给今天的社会的一份宝贵的精神馈赠,同时也是让普通人了解、认识人类学的很好范本。 他一生的研究和活动范围甚广,涉及统计学、人类学、考古学、人种学等,在他涉足的每一个领域,他或做出开拓性的贡献,或有其骄人的成就,或有着重大的影响。在中国体制人类学的发展进程中,吴定良是一位极为重要的人物,他被后世认为是中国体制人类学的主要奠基人。他一生执着、钟情于人类学,在人类学研究方面涉及人类进化、现代人体质、测量仪器的改进等领域,并开始对人类工效学这一新领域的探索。吴定良是中国体质人类学和人种学研究的开创者,也是中国人类工效学的奠基人。他的一些研究成果和方法,被各国人类学家所采用。今天,距离吴定良逝世已有44个年头,斯人已去,对于人类学界的许多人已经淡忘了这位学者,以至于在2010年,有位金坛籍的记者撰文《吴定良:被湮没的人类学大家》重新唤起人们对他的记忆和怀念。后人不该遗忘,在吴定良诞辰120周年之际,我们来纪念他,是让更多的人追寻大师渐渐远去的背影,重新认识这位大师级人物的学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借由此书的出版,来探讨这样一位科学人物身上所凝聚的科学精神,他无私的爱国精神,他前瞻性的科学眼光,他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他与国际学术界密切交往的宽广胸怀,他热情扶持青年学子的诸般善举,都是值得我们回味和珍惜的学术遗产。在今天的社会,纪念这位历史人物,吴定良具有不朽的价值。 和许多具有进步民主思想的学者一样,作为民国时期的第一批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他毅然留在了大陆,于1951年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开始以知识分子特有的执着奉献自己的所学和智慧,与广大学者盟员一起积极参政议政、共求国事、谋报效祖国之路。他是金坛的骄傲更是民盟的骄傲,历史有着难以言说的巧合,吴定良、华罗庚都是在1951年加入的民盟,也都是民国中央研究院第一批院士,他们都为金坛民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金坛人民为了纪念他们,将他们的头像雕刻在了2005年开馆的金坛博物馆的名人墙上。当然,我们纪念他们的方式还有很多,今天,将吴定良的论文编辑成册更是一种传播他的学术、弘扬他的精神的很好方式。 古之学者追求立言立德立功三不朽,作为传统学者,吴定良一定也有如此追求。如果不是遇到了文革这场文化劫难,吴定良的论文集也许早就与世人见面了。1969年清查“五一六”运动中,吴定良那些凝结着一生心血装订成册的论文集(包括全部已发表的和未发表的100多篇论文)被红卫兵拿走,从此永远散逸消失。遭此大劫,第二天凌晨,吴定良怀着满腹的疑问与悲愤与世长辞了。翻开这本书,了解这段历史,就会知道这本书的价值和沉重。这本书只选了吴定良的二十五篇论文,这仅仅是吴定良一生辛勤笔耕的一小部分,相较于他荦荦大观的学术成就当然不能完全再现,但是吉光片羽,亦可以让了解中国人类学发展史的读者管中窥豹,看到民国30年代至建国初那段历史时期的中国人类学研究成就。距离论文抄没已经四十多年了,能收齐这么多论文实属不易,这不得不感谢吴小庄女士在这方面所作的艰苦努力。本书在吴定良诞辰120周年之际与世人见面,不仅弥补吴定良的身前遗憾,对中国人类学发展无疑是一大贡献。 斯人已逝,仍是“不朽”,不朽的是留给后人攀登的学术高峰和他的伟大精神。作为民盟的一员和一个金坛人,在这位先贤面前,唯有崇敬。谨以此文纪念吴定良先生。(杜跃华) |
主办单位:常州民盟
地址:常州市行政中心3号楼A座3楼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