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彤炜和“希望小屋” |
发布日期:2014-06-26 |
我认识王彤炜老师是2004年,我到民盟机关工作的第二年。 那时每年春节前,盟市委机关同志都要到70岁以上的老盟员家一一走访慰问,送上微薄年货,花生瓜子红枣呀,装着满满一塑料袋,每个人自行车龙头上挂上几份,选择同条线路同新村或者相近新村的几位盟员,问候下老盟员一年来身体情况,说说盟内的工作情况,也会被问询到其他盟员的近况,坐上十几二十分钟。我因为头年7月份才来,第一次承担这个工作,机关领导和同志照顾我,分配给我的线路都是办公地北大街中亚大厦附近和我上下班回家经过的地方,这样我有机会首先拜访住在斜桥巷的两位盟员前辈,王彤炜老师就是其中一位。 我把慰问的最后一站放在王老师家,到斜桥巷5幢丁单元301门口,防盗门虚掩着,敲了一下里面的木门,门很快开了,一位白发慈祥满脸笑容的奶奶把我迎进客房,十几平米的房间,最多的是书。屋子靠窗户那边放着一张较大桌子,上面放了些写字画画的工具,进门靠墙的一张长茶几,边上有张沙发,沙发墙上有书写着“生命不息耕耘不止”的横幅,没有装裱。王老师拉着我的手坐到沙发上,茶几上放着一盘水果,显然已经在等着我来了。我赶紧介绍了自己,王老师连连说好呀,盟市委来了年轻人了,然后机关一个个人问过来。我赶紧问王老师身体怎么样,还经常外出活动活动吗?她转过身指着墙上说,我忙得很呢,在家开了一个免费家庭习作辅导站,义务辅导来自不同小学、不同家庭的三到六年级学生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家长孩子们都把我这里叫做“希望小屋”。她如数家珍说着一个个孩子的情况,谈着他们去年的进步,不知不觉中半小时过去了,我赶紧告辞,骑车回来路上真为老人家的激情所感染。 2004年下半年,盟里得知王老师荣获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让我去好好了解下王老师的事迹,我第二次来到王老师家,她家墙上挂上了“希望小屋”匾额。在以后的每一次交谈中,我一次次被这位八旬老人感动。 王老师年轻时就是工作狂,她是实验小学的优秀教师,多次受到学校、市级教育部门的表彰。1973年她被诊断患了癌症,医生宣判她只能再活五年,但她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走过了一个又一个五年,1981年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和一群同样对教育倾注激情的人在一起,她更加难以割舍下对教育的炽热和为孩子们的奉献之情。退休后,她在自己家中创办免费家庭习作辅导站,从此开始无私地为下一代奉献自己的爱心。 二十几年寒来暑往,“希望小屋”送走二十多届学员,有的两代人都在小屋里成长过。王老师的小屋不仅以培养孩子兴趣为出发点,更注重教会孩子如何做人,使作文充满生活气息,让小屋成为家长学校,家庭乐园。“三八”节组织开展“妈妈的一片心”主题活动,让孩子体会母亲在平凡生活中折射出的博大宽厚的母爱;“五一”节组织孩子参加劳动,让孩子亲自动手买菜、洗菜、做饭,自己品尝,体会劳动的辛苦与快乐,激发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王老师利用自己订阅或借阅的报纸杂志,将里面有关家教的文章整理成册,送给前来咨询的年轻父母,经常召开家长座谈会,每年春、秋季节,“希望小屋”还会组织全家乐一日游,邀请小屋家庭一起出游,改善亲子关系。平时,王老师经常用电话和家长们交换意见、化解两代人的矛盾,让家长学会如何正确与孩子相处。时间久了,小屋也越发完善了,它有了自己的制度和行为准则,还有了“希望小屋之歌”。 2009年,王彤炜腰椎滑脱严重,她在住院治疗的情况下,把“希望小屋”搬到了病房,每个周末坚持在病床上为孩子们上快乐作文课。在得知小屋学员得了白血病,她带头捐款2000元,发动小屋新老赏和家长加入爱心行动,捐款1万多元送到孩子妈妈手中。这样的捐助在王老师的一生中不胜枚举。 二十多年来,从小屋里走出了一批批学生,他们大部分来自普通家庭,不管是后来学业优秀,毕业于名牌大学,还是没能上大学,早早成为各行业的劳动者,他们都会打电话给王老师分享自己的好消息,小屋是他们永远的港湾。 王彤炜的“小屋”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后来虽然我见到王老师少了,但在《常州日报》、《常州晚报》常常有王老师和小屋的N季报道,为此,王老师多次被评为常州市和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2004年获得全国教育系统的先进个人,2007年获常州市首届十大杰出志愿者,“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标兵等多项荣誉。 “希望小屋”是王彤炜追求生命不息、耕耘不止精神的写照,她每一天都在传达正能量,让自己和他人的生活熠熠生辉。(舒霄梅) |
主办单位:常州民盟
地址:常州市行政中心3号楼A座3楼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