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扬州不是专门去旅游,是去学习的,随同民盟常州新北区综合二支部的同仁去友好对子扬州广陵支部做交流,会议结束的当天晚饭后一行人探访了慕名已久的东关街,时间是今年的春天。 夜色阑珊,华灯初上,顺着熙熙攘攘的观光客流,踏上青石板路,穿过街口门坊,一个转角便上街了。站在街口,一眼望去,街巷深长,看不到街尾,两边商铺林立,最抢眼的是铺号檐口的灯笼,红彤彤,一行行挂在街道的两旁,好似这个街的龙骨,确实好看,照亮了店铺的门前方便游客观光,同时也映衬了这街面背后的悠远历史。东关街作为古扬州的一条要道,横贯东西,距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拥有比较完整的明清建筑群及“鱼骨状”街巷体系,保持和沿袭了明清时期的传统风貌特色。眼前这个古老街区对于具有2000多年建城历史的扬州来说,东关街就是扬州这座城市的魂魄,余秋雨说:“如果我们的城市缺少了点什么,那么就缺少一点本质的灵魂。”而扬州是不缺的,扬州历史上的数度繁盛,创造了灿烂的城市文明,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尤其是明清建筑至今还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历史风貌,东关街就是最好的证明。
游览的脚步有些不能自主,被强大的人流推着往前走,要是稍不留意还真差点错过了又一个重要历史遗存--个园,它的南门就朝着东关街。 东关街兴盛于漕运,古老的扬州成为水陆交通要冲,而得益于此的盐商富贾聚集此地,其中就有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个园就是由他建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坐落古城北隅,是国内四大名园的代表之作,是至今还保留着的许多古典园林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据说园主人喜爱竹子,就在园内栽种了不同品种的竹子,竹叶照印在墙上的影子像汉字“个”,因此将此私家园林取名“个园”。作为两淮盐总,它不是一个商号或者商号的总经理,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官场职位,官名应该不叫盐总,应该是叫做两淮巡盐使,我倒是觉得将自家园子取名个园也体现了园主人试图在心理层面上追求慎独的个人道德修养。 其时,在个园对面,东关街南,还有个叫小玲珑山馆旧址,原是扬州另一大盐商马日绾、马日璐兄弟建的,小玲珑山馆有个丛书楼,藏书有“甲大江南北”之称,可见其在当时文化界的分量。后来,马氏家族伴随着扬州盐运的衰颓日趋萧条,小玲珑山馆几经转手,最后被个园主人黄至筠买了下来,作为别院,太平天国时毁于兵火,以致本该是宝贵的遗存化作历史云烟。 夜色渐渐的深了,可是观光客没有任何消减的节奏,同伴把我夹带到一间明亮的商铺门口,铺子有两大开间,檐口悬挂鎏金匾额上书“谢馥春”,又是一家矗立百年历史的老店,据信“谢馥春”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化妆品企业,其生产的化妆品曾经获过国际著名博览会大奖。此等当时算得上的奢侈品牌,总有佳人来相宜,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与苏小小想必没少来光顾吧,于是成就一段不解的情缘,也就有了“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千古绝唱,铺面旁边静静斜躺着的一块块老式的门板,仿佛正在向人们娓娓道来那一件件令人神往的历史佳话。 东关街的经典之作岂止这些,路过的老字号还有开业于1817年的四美酱园、1862年的潘广和五金店、1901年的夏广盛豆腐店、1909年的陈同兴鞋子店、1940年的四流春茶社、1941年的协丰南货店等等,店铺林立,行当俱全,生意兴隆,市井繁华。 回到酒店,有些累了,打开电视,正在播报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事筹备情况,比赛将在次日开跑,东关街是线路上的必经之地,倚窗远望夜幕下的东关街,被绸缎似得大红灯笼点映的熠熠生辉,灯光下的客流还是很多,其中必有预先来打前站的马拉松选手,待到鸣枪拔腿的那一刻,也许东关街又走上一段新的旅程?也许它能在熙熙攘攘和浩浩荡荡中构建出一种完全出乎我们意想之外的文化与名胜的对应? 街上的人流还是一拨一拨略过我的镜框。
戴维 2016年5月常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