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教育制度引发学生价值观的思考
发布日期:2017-06-12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胡爱彬

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

百余年前,我们几代前的祖辈登上远洋航轮之际,满含热泪的向着逐渐远去的大陆许下如此的雄心壮志。

可百余年后的现在,在马里兰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我们却听见一个中国留学生,一个求学的中国学生,一个护照上清清楚楚的印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国人,说到“中国的空气肮脏不堪,而美国的空气又新鲜又甜美”“在中国没有民主,在美国我才真正感受到了民主和自由”

近日以来,中国留学生杨舒平在马里兰大学的毕业典礼上的讲话震惊了美国,震惊了她的祖国中国,也震惊了世界:中国9000后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中,已经加入了崇洋媚外、诋毁祖国的元素了么?

反思我们国内的高中生大学生,我们思考中国学生们的价值取向以及影响他们价值取向的深层原因。

首先,出生于90年代以后的青少年都已独生子女为主。伴随着改革开放,国内大多数家庭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相比于需要靠自己奋斗的70后相比,他们有着极其优越的物质生活环境。不能吃苦、体弱病娇;并不是我在诋毁这一代青年们,而是他们由于家庭原因,生活环境的不同导致他们的性格不同。0090后出生于城镇,不曾体会过农村劳作之苦,不曾需要为了生计考虑打工,他们接受的都是整个世界最新的知识,享受着最新进的技术带来的便利;因此,他们有了眼高手低的特点,总想着去往更好的地方,总希望获得更优越的物质生活环境——哪怕背弃了祖国。

演讲中一个细节值得我们思考:演讲期间虽然有掌声,但并没有多少学生表达敬意。中国学生感到的是“如同吃了苍蝇”“想把她轰下来”的屈辱;而美国学生也是对此不屑一顾:“她怎么如此的投机丑陋?”

美国的种族主义十分猖獗,杨舒平清楚地知道华人在美国接受的不公正对待,却在演讲中极力维护;美国学生却清楚地发现她的演讲的不当,对此表示不满:双方的角色是否反了?

中国的大学里都是什么呢?商业化活动、无处不在的招生会、学生口袋里装满的电子产品、四处游荡的情侣恋人。而美国时时刻刻都是行色匆匆的在路上的学生们,高淘汰率鞭策着他们要把学习作为生活的大部分内容。由于高考制度的三年压榨,中国学生们走入大学校门时都是带着“解放了”的思想准备用轻松享受度过四年,然后凭一张文凭敲开大公司的大门。这种纯粹为了文凭而学习的态度被以杨舒平为首的一群人带到了海外。同样的,海外留学成为了给自己镀金的过程,而不是将自己的内在不断充实,最终,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杨舒平认为自己享受着最优的资源,她以为在马里兰大学学习是值得骄傲的;美国学生却在学习中变得眼界广阔,不再种族歧视。二者不同的学习目的导致不同的结果,这种不纯的学术目的,多的是小聪明,少的是大智慧,少的是真人才。

这样的问题,如果认真严肃的追根溯源,我们可以说是高考制度的高压的结果;但就目前而言高考制度是最为公平的选拔制度。因此更有效地解决的途径应当是家长与社会的引导。与其告诉孩子“奋斗着三年,大学就能享受了”,不如告诉他“放正心态,大学也要好好学习继续努力”;与其让他整日在房间里刷题不用操心柴米油盐,不妨让他早日认识到生活的艰辛,培养他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品格。家庭的引导,社会的勤学向上的氛围,会让学生们潜移默化间端正价值观,复兴中国梦。

同样的,还有许多不应该出现的价值取向在这个事件中暴露而出,例如:懒惰、追逐物欲、曲解爱国。爱国是否只是几个轻的不可估量字眼?同样在海外留学的哈佛毕业生何江这么告诉我们。

“因为用我们已有的科技知识,就能轻而易举地帮助我的家乡以及万千类似的村庄,摆脱落后,迈入现代社会”。

“如果能把知识传递给像我母亲或农民这样的群体,那么也许有一天,一个在中国农村被毒蜘蛛咬伤的少年,就不需要火疗,而是知道该找医生救治”。

真正的学习,真正的留学,不是让自己打上国外的金标签而后回来对故土的故人们指手画脚,而应当是用最新的知识、最先进的技术,改变正需改变的中国,建设正需建设的故土。


 

主办单位:常州民盟

地址:常州市行政中心3号楼A座3楼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