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件 >> 内容

在“同心”思想指导下阔步前进

发布日期:2015-12-29  来源:民盟  浏览次数:  字号:〖

——常州民盟“同心”实践活动纪实

民盟常州市委副主委黄勇

自2014年常州市统一战线开展“同心”实践活动以来,民盟市委在常州市委统战部的指导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收获。

一是加强时政学习,继承民盟传统,“同心”思想更加巩固。民盟市委在第一时间成立了《“同心”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同心”实践活动方案》,通过召开全委会、常委会、“两会”人员座谈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座谈会”、“江苏民盟核心价值观座谈会”、“学践”活动中期交流推进会;举办骨干成员培训班、新成员学习培训班;设立“李公朴支部”、“同心文化实践基地”;邀请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军事科学院将军、南京大学宣传部长、“共识网”总裁等知名学者为盟员讲学;登门拜访民盟中央机关和民盟先贤张澜、李公朴、史良的后人,聆听民盟中央领导的教诲和民盟先贤的优良传统;组织参观费孝通、钱伟长、华罗庚等民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追寻公朴足迹”和“读书与人生”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一系列常规工作和创新措施,帮助民盟成员全面学习民盟的历史和传统,掌握统一战线理论和政策,理解党的执政理念,深刻领会“同心”思想的现实意义,促使他们更加坚定与党同心、同行、同向的理想信念。2014年,民盟市委被评为全国民盟和全省民盟“思想宣传工作先进集体”。民盟中央宣传部曲伟部长在2015年10月专程来常州考察,并把常州的做法向民盟中央张宝文主席作了专题汇报。

二是讲好民盟故事,传递民盟声音,组织活力明显增强。“同心”实践活动以来,民盟常州市委通过参与拍摄电视纪录片《李公朴》、《史良》、《百岁学人周有光》,利用《常州日报》、“龙城讲坛”等新闻媒体宣传李公朴、史良、钱小山等常州籍民盟先贤,编撰出版《同心故事·常州民盟风采录》,召开“学习史绍熙,服务现代化座谈会”等,使广大盟员学有榜样、行有示范,极大地增强了常州民盟盟员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各基层民盟组织也积极行动。如,溧阳市民盟的“同心献智慧民”、武进区民盟的“烛光行动”、天宁区民盟的阳光服务基地建设、钟楼区民盟的“同馨书院”、新北区民盟的“法律服务”广受好评,省常中支部与金坛建昌中学共同举办的城乡学生“手拉手”夏令营,被列为常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目标管理项目,并获得一万元奖励;经济二支部等开启“书香民盟、三正基层(坚持正方向、修炼正品行、辐射正能量)、八优支部”的建设,医卫总支、文化总支和律师支部等开展送文化、送卫生、送法律、送科技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和举措,受到民盟中央组织部长陈幼平率领的“民盟中央组织建设调研组”的高度赞誉。“同心”实践活动以来,常州民盟各级组织的凝聚力、争先创优的积极性明显增强。2014年,民盟市委被评为全国民盟和全省民盟“基层组织建设先进集体”,2015年,对照《民盟江苏省委活力基层组织测评细则》,常州民盟基层组织的达标率占94%,特色基层占74.3%,优秀基层占57.1%。

三是找准切入点,探索新举措,履职能力不断提升。“同心”实践活动以来,民盟市委分别邀请各辖市区委的统战部部长、各大专院校党委的统战部部长和各个中学的党委书记,参加“党盟合作座谈会”,拜访有关民盟成员所在单位的党组织负责人,巩固“党盟同心”;开展“书香民盟”、“书香支部”、“学习型机关”建设,提升自身素养;创建“民盟讲堂”、“同心光明百万光彩基金”、“北门书屋”和“清凉社区服务站”,服务社区群众、在校学生及困难人群;帮助常州大学成立“史良法学院”、“周有光语言学院”,并筹建“李公朴社会教育学院”,支持常州大学提升办学内涵;举办“高校论坛”、“现代农业发展论坛”,促进产学研结合和校所企共赢;向中共常州市委提交“依法治国”的建议信,向市政府、市政协提交“智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高技能人才培养”等的提案、信息和社情民意,展示常州民盟的智慧和责任感。民盟市委2014年被评为全国民盟和全省民盟“社会服务工作先进集体”,2015年,《光明日报》、人民网、《人民政协报》和《新华日报》、《团结报》等相继报道了常州民盟服务社会的情况。

常州市统一战线“同心”实践的开展,有效地规范和提升了常州民盟自身建设和履行职能的行为与水平,激发了常州民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下阶段,民盟常州市委将建立“同心”实践活动长效机制,把“同心”实践活动不断引向深入,为推进常州“四个全面”建设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古语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民盟常州市委将恪守初心、牢记使命,继续深入开展“同心”实践活动,为实现中国梦的常州篇章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常州民盟 版权所有 2010-2019
地址:常州市行政中心3号楼A座3楼 邮编:213022 邮箱:jsczmm310@163.com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