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盟文萃 >> 内容

川北朝圣

发布日期:2018-09-04  来源:民盟  浏览次数:  字号:〖

陈开和

沙坪坝,这是个熟悉的名字。虽然此前从未来过。在叙述抗战的历史书籍中,在以此为背景的影视歌剧小说中,总是能见到的。最初接触时,我正在它旁边的那条江下游的一个城市里上学,懵懵懂懂的年龄。

重庆,也从未到过。当然这也只是身体地理意义上的。从心理上早已非常熟稔,作为西南重镇,作为战时陪都,作为现时直辖市,是个中国人,在资讯发达的今天,都应该听说过,而一部《红岩》早已成为一代人挥之不去的精神印记,带着信仰的神圣气息。

川北,只有个模糊的印象。来源于初中地理中四川盆地的简介,如此而已。

在这个火热的季节,在湿热的、混合着川味火锅底料的空气中,一辆大巴装进了我对过往寻觅的渴望,连接了此处和彼地,都市喧嚣和川北小镇似乎有了某种莫名的联结。

出了市区,道路就和嘉陵江互搏,朝着西北方向缠绕出去。丘陵和山地总是想使道路起伏随势,倔强的路随时会摆脱束缚,穿山而过。早晨上车的时候,闷热一如往常,只是多云,临近中午,太阳从云层中钻出,炽烈地洒向大地,我们已经身在莲池。

这就是故居。我在翠竹前驻足,在老屋前伫立,在山路上踯躅,在梅林里逡巡,思绪常常被带到久远的时空,努力还原张澜先生一生传奇的轨迹,和眼前的一草一木,反复叠加。印象中的张澜一直定格在开国大典上长髯飘飘的长者形象,而历史上的张澜却是中国近现代史向上奔涌求索的浓缩。他出生在四川南充,字表方,汉族。清末秀才,留学东洋,领导保路,参与倒袁,开设新学,献身民主,创立民盟,参与国共谈判……即使以今人的眼光来看,一个人在那样的时代,做成任何一件事情也足以光耀后人,名垂史册,而他一直走在时代的前列,从未退缩和落伍。

张澜故里景区占地三千亩,由表方广场、民盟中央林、民盟陈列馆、青莲池、张澜故居、竹林书院、民盟林等组成,故居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令人感慨的是,景区的民居依然存在,乡民仍然生活其间,并未因此而受到影响。我想张澜老先生泉下有知,也会因此而获宽慰的。故居坐西向东,位于山脚,正房后面的山峰最高,左右青山环抱,前眺视野宽阔,远处又有起伏山峦,状如笔架,正面一池碧波平添了几分灵动。旧居单檐悬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穿斗木结构梁架,由正院、北院、南院及牲畜圈四部分组成,属典型的川北民居,幼时的张澜,随在乡村任塾师的父亲在此读书。如同新生的植物总是生长于腐烂的泥土,在帝制皇权的桎梏下,读书和留学的张澜萌发了最初的民主思想。

这以后的人生,如同汇入奔腾的江河,一发不可收止。在新旧时代的交替中勇立潮头,起起伏伏。办报纸,办教育,提倡学用结合,将普通教育、实业教育、地方自治三者结合为一体,成为四川全省开办职业中学之发端。作为从教三十多年的教育人,面对先生近百年前的教育主张,愧从中来。

“耕读传人”的家风和父母的勤劳朴素影响了张澜一生,即使后来身居高位,依然清廉质朴,清风两袖,正气一身。民国初年,任川北宣慰使,应酬从不开支公费,因而欠了一身债,离职时还是其母亲卖掉了仅有的八亩薄田才偿清债务。后任四川省省长时,夫人刘慧征仍在南充乡下割草、放牛、养猪、种田,是为官场奇事。从政期间,运用民主的理念,改革旧官场种种弊端,清廉正直,兴办教育,造福百姓,人民安居乐业,不受诱惑,不畏强权,赢得了“川北圣人”的美誉;直至开国大典,仍穿平时那身旧布长衫。故居周遭广种莲、梅、竹,正是其一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傲雪凌霜、不畏艰险、高洁坚强”、“未出土时便有节,至凌云处仍虚心”的品德和精神。

穿过山后的民盟林重新回到表方广场,表方碑碑如其名,方方正正。正面刻有“表老者,天下之大老也!”,源于国共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对张澜先生高度的民主精神和独到的政治见解的感叹:“表老啊,您就是一面旗帜,插在哪儿就起作用,而这个作用是别人起不到的。表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背面是张澜先生的孙女张梅颖女士的题词,“表里如一,方正做人”,名如其人,也是他一生为人做事的真实写照。

临上车前,路过来时午餐的小店,店堂墙上赫然写着张澜晚年时作的《四勉·一戒》:人不可以不自爱,不可以不自修,不可以不自尊,不可以不自强,而断不可以自欺。它是如此说的,更是如此做的。

回程的车上,难以入寐。前几日暴雨,江水暴涨,水流湍急,夹杂着泥沙,奔流东下。车辆仍然在丘陵山峦中穿行,左边夕阳,右手嘉陵江,树木葱茏,莽莽苍苍。访圣川北,难平心绪,口占二首,不求其工,但求达意:

其一

川北郁郁复葱葱

风尘仆仆赴南充

群山络绎云飞过

长路蜿蜒日当空

朝圣心诚因伟业

寻根意决自由衷

西来千里非访故

彪炳万古赖高风

 

其二

斯民未化汝先化

川北圣人表老贤

保路秀才刀架颈

讨袁壮士义担肩

东洋负笈勤于事

西欧助学惠在川

兴教救亡求民主

创盟廉正美名传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2018.7.16于常州

(作者系民盟常州市同济中学支部主委)

常州民盟 版权所有 2010-2019
地址:常州市行政中心3号楼A座3楼 邮编:213022 邮箱:jsczmm310@163.com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