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的印象中,总有这样一位老先生,他微笑的脸上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淡白色的西装配一条大红领带,声音洪亮,走路昂首阔步,一般年轻人都难跟上节奏。若不知道他的真实年龄,很难相信已70多岁。他就是1980年入盟的武进老盟员姚树元。现为常州诗词协会会员、舣舟诗社社员、楹联学会会员,武进南风词社社员、阳湖诗社社长,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文艺创作委员会会员。著有《阳湖山人诗集》、《云烟诗情》、《散逸之吟》等书。 姚树元老师一生从事高中数学教学,没有学过与文学相关的专业。从武进技工学校退休后,他多次谢绝了各种返聘工作的机会,潜心研究自己热爱的古诗词,并专注文学创作。在他狭窄的房间里,除了一张老式床和一台旧电视机之外,堆满了各式书籍资料和荣誉证书。简陋的客厅里最显眼的就是一张陪伴了他几十年的四方桌,除了吃饭接待客人之外,更多地便是用来代替书桌了,因为家里连个像样的书房也没有。儿女们早就为他们夫妻俩购置了一套新居,只是姚老师一直不愿意搬过去,因为他说已经住习惯了,更重要的是这儿离邮局近,投稿方便。 姚树元1958年毕业于于华东水利学院河川结构及水电站建筑专业,毕业后并没有从事所学专业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与教师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便开始了孩子王的生活,并坚守到退休。他有句口头禅:“教师要对学生终身负责”,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他这么说了,并且用一生的时间践行着自己的诺言。 从教四十年,姚树元老师的学生桃李满天下。提起姚老师,学生们对他是既爱又怕,但更多的是来自内心的敬意与感激。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注在了学校,把所有的爱心都献给了学生。哪个学生缺生活费了,他总是第一时间从拮据的工资中慷慨解囊;哪个学生粮食不够,他总能从家里有限口粮中节省出来,及时送上;曾经有个毕业的学生想创业开办公司,但因为资金不够一度搁浅,姚老师知道情况后,连夜把自己的房产证送到学生手中,作为抵押贷款的凭证,资金问题终于解决了。而姚老师的子女也曾几次要求父亲把房产证作为抵押,以解他们资金不足的困境,但每次都被姚老师拒绝了。他经常告诫子女们要自立、自强,时间长了,孩子们也照着父亲的要求做到了。在姚老师的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张白纸,需要老师悉心描绘。他说,正是学生有疑惑,才需要老师教授;正是学生容易犯错误,才需要老师指点。每次批改作业,他都尽量当面批改,实在时间不够,他就一道题一道题做批注,甚至自己亲自拿着三角尺对学生作业进行校对,连一个错别字也不放过。在他的笔记本上,写满了每节上课后的教学心得,甚至连批改作业的心得体会都不放过,他说这样会对每个学生了如指掌,也对下次课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爱学生不是放松,而是严而有爱。课堂上学生的数学基础和理解能力各不相同。每次上课前,姚老师会给“吃不跑”的学生另外加餐,给他们布置任务;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则死死盯住,跟踪追击数周,这样班级的整体差距就越来越小。有个女生的数学成绩从未及格过,到了姚老师班上,姚老师在课堂上仅用了三周的时间就让她在单元测试中及格了。毕业考试的时候,她的数学成绩考到了80多分,这是她从未想过的。姚老师说能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绝不拖延到课后,因为课余时间他还有大量的行政工作要做。有个纺织班全是女生,数学课上死气沉沉,老师提问无人理睬,全班数学成绩总是全校垫底,数学老师连换了几个,都是望风而逃,到了毕业那一学期,实在是没人愿意接手了,姚老师便在繁忙的教学任务和行政工作中接手了。两个月下来,该班平均成绩便在全校统考中名列第一,期末统考中还以平均分第一名的成绩位于全区之首。 姚老师对待教学工作甘于寂寞,治学及其严谨。每次备课,别人都是按上课节数备课,而他拿到教材后,总是先通览几遍,掌握全局,然后开始以单元为单元进行备课,从而使备课内容融会贯通。课堂上,学生从未看见姚老师带着备课教案上课,因为教案此刻已经刻在他的心里了。他上课时如行云流水、得心应手、有的放矢。有一位年长的外校老师在听了姚老师的课后,深感敬佩,回去后也照着姚老师的方法刻苦备课,精心背教案,每次总是工作到深夜,后来也秉承了姚老师的教风。姚老师上课从不用演绎法,而是采用学生较容易接受的归纳法。在抽象的数学课上,哪怕是一个简单的结论,姚老师都会给学生讲得非常透彻,因为他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教学的,任何一个细节都不会轻易放过。课堂上姚老师不仅教会了学生知识,更言传了做人做事的严谨态度,学生终生都受益无穷。 姚树元老师一生甘当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教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师德引领社会风尚。他待人诚恳,非常谦虚;生性耿直,敢于直言。始终以盟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他的学生中,有校长、局长、院长、总裁等各行各业的精英,这其中不乏有他一手培养和熏陶的优秀人才;而他的同事也都纷纷走上了领导岗位。姚老师一生淡泊名利,他退休前做的最大的官是教务主任。他的学生毕业后都挂念着他,每逢聚会,第一个邀请的便是姚老师,而姚老师也是欣然前往,看到昔日的学生,心中的满足与欣慰是任何语言都无法形容的。 退休之后姚老师笔耕不辍,不仅创作了大量的古诗词作品,还积极参加各种文学活动,交流写作心得、指导新人写作。他说:“文学创作的灵感来自于生活,要走出家门,多写身边的人和事。”就这样,他把日程安排得很满。最近又传来喜讯,姚老师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授予世界民间文艺“十大世界杰出终身成就艺术家”的最高荣誉称号,享受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最高荣誉文化津贴。该评选工作每三年评选一次,属全球性最高荣誉。姚老师从入围的世界500位民间艺术家中脱颖而出,中国仅他一人。拿到奖项后,他却一再谦虚地说,他只是参与并获奖了,但并不代表他的成就在国内就是最高的,还有更多的大家远远要比他优秀! 普通彰显高尚,平凡孕育伟大,姚树元老师是全体盟员学习的榜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地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并把这一工作做到了极致。他时刻践行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忠诚,即便是晚年,还在为国家的文学工作增光添彩。(顾晓霞) ��于时间仓促,没有经验,最终失败了。但这并没有让各级政府和郭重威他们失望,他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定出今后工作计划。又经过4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在第6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申报中成功了。2014年3月9日晚上9点,当郭重威得知这一消息的那一刻,他满含泪水,激情难忍,一首500多行的长诗倾泻而出。他把他对孟河的深情厚爱都凝聚在这首诗中,他仿佛看到了孟河的明天……(顾晓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