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盟文萃 >> 内容

深切缅怀宋文英同志

发布日期:2014-06-26  来源:民盟  浏览次数:  字号:〖

2014年3月24日下午5时,宋文英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93岁。忆往事,历历在目;悼故人,倍觉思念,他就这样匆匆离开了无限思念的亲人,离开了心中坚守的三尺讲台。

宋文英,男,1922年3月出生,江苏金坛人,1948年12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49年9月参加工作,他是金坛现代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更是金坛民盟的创始人。作为建国前就加入民盟的盟员,他见证了金坛民盟的成长历程,亲手缔造了金坛民盟的发展奇迹。

参加民盟组织,投身革命洪流

1948年,为了发展金坛的幼教事业,当时的金坛县长亲自前往上海,拜访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陈鹤琴教授,恳请他帮助金坛开办农村幼儿教育。陈鹤琴时任国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校长,他在推广幼教事业的同时,还不遗余力地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宋文英也毕业于这所学校。陈鹤琴派人到金坛考察后,同意在金坛建立农村幼教实验基地。1948年8月,陈鹤琴的学生贺轶欧、陈宾煦等人带着校长的介绍信来金坛任教。没想到,这竟成了金坛民盟活动的开始和宋文英一生的转折。

原来,贺轶欧和陈宾煦都是中国民主同盟的秘密盟员。1947年10月,国民党政府宣布中国民盟为非法团体之后,民盟总部解散,民盟地方组织和盟员都转入地下斗争,领导机构皆不公开。1948年1月,民盟在香港成立临时总部,公开宣布同中国共产党携手合作。1948年3月,民盟总部成立上海区执行部,各大专院校重新建立民盟小组,贺轶欧正是国立幼专民盟小组的负责人。1922年出生的宋文英和贺轶欧是幼专的同班同学,贺轶欧来金坛后任教育科督学,宋文英任直溪中心国民小学校长,陈宾煦也在直溪小学任教。不久,宋文英和陈宾煦的夫人丁贞钦被吸纳为民盟盟员,之后,宋文英又发展了本校教师李熊猛入盟。就这样,1948年下半年,金坛建立了最早的民盟组织,直属上海区执行部,直溪小学成了金坛民盟的活动基地。为了解决直溪周边失学青少年就读的困难,宋文英和贺轶欧决定在直溪成立一所初级中学。但由于时局动乱,筹办中学需要一系列的复杂手续,事情一度被教育部门搁置。于是,宋文英就准备先在学校内筹办一所初中补习班。为了解决经费问题,宋文英利用自己直溪本地人的身份,通过当地士绅的帮助,向镇上和村里的富人募捐,这家50斤稻,那家100斤稻,总算将补习班撑了起来。第一批新生中,就有好几个超过18岁的青年。考虑到学生年龄越大,活动能力越强,贺轶欧和陈宾煦便充分利用课堂向学生宣传爱国进步思想,教唱一些边区流行的革命歌曲。宋文英还提出了读书人不忘救国的口号,并在全校开展主题演讲,参赛学生个个慷慨激昂。在宋文英等人的影响下,这所学校的不少学生都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48年12月,解放军取得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大捷,积极准备渡江战役,宋文英和陈宾煦接到通知,配合共产党,发动群众与国民党的抓丁、抢粮、苛捐进行抗斗。后来,宋文英和陈宾煦连夜在直溪街上散发、张贴有关传单。1948年4月23日,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金坛。为了解决军队的供给问题,征收粮食,宋文英和陈宾煦组织学校师生贴标语、发传单、演节目,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共产党的政策。解放后不久,贺轶欧、陈宾煦、丁贞钦都离开了金坛,宋文英也从刚成立的直溪中学调到金坛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担任副秘书长,民盟在金坛的组织活动基本停止。

高扬革命理想,致力教育事业

1950年下半年,宋文英一度进入刚成立的人民法庭当审判员,参与土改工作。1952年,三反五反运动结束后,他又任县政府生产建设科副科长。1954年,金坛二中成立不久,江苏省政府任命宋文英为二中校长,这是宋文英生平唯一的一张任命书,也让他再次回到了教育园地。

建国之初,百废待兴,新建的二中在一片荒地之上,宋文英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他发动学校师生勤俭建校,一起垦荒种菜,基本上做到了自给自足,短短几年,学校就走上了正规。教学上,宋文英强调用人唯才唯德。当时,学校的大多教师原来都是小学教师,学历较低,他就鼓励教师边教边学,教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同时,他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与省常中、华东师大附中、上海育才中学等名校挂钩,向名校名师学习先进的学校管理、优秀的教学经验,开阔教师们的眼界,并大胆启用有发展潜力、具有钻研精神的年轻教师。1962年,宋文英离任时,金坛二中已发展得初具规模,在当时的镇江地区教学质量也是比较过硬的,高考本科达线率连续在50%以上,有多人被北大、清华、科大等国内一流高校录取。

1961年,华罗庚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的身份到江苏视察教育工作,解放后第一次回金坛。在探望完母校县中之后,他还抽空赶到二中视察,并和宋文英进行了交流,这是两位中国民盟同乡盟员的首次会面。得知二中从无到有、逐步壮大,华罗庚十分赞赏,还跟学生们讲起了他当年学习条件的艰苦,鼓励学生们努力学习。离开金坛之前,华罗庚特地写了一封信交给宋文英,内容是:宋文英校长:一中(县中)好,固然名不虚传,但看了二中之后更是喜出望外。你办学严谨,实为可佩。学校要更上一层楼,还得多向兄弟学校学习。上海育才中学校长段力佩(金坛人)教育经验丰富,你们可以与他多加探讨……”后来,二中的校牌也是华罗庚请郭沫若写的。

宋文英离开二中后,回到了自己的老家直溪中学任校长。他一心想把农村教育搞上去,却不了却遇上文革劫难,遭到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摧残,他被拉去上街游斗,还有人用烟头烫他、用竹签扎他的手指……甚至华罗庚在文革遭难时,也有人来追查他当年写给宋文英的那封信,拿去当证物了。后来,曾有直溪中学的学生去北京串连,华罗庚接见他们时,还特意问到了宋文英的情况,知道宋文英挨批挨斗后,华罗庚激动地说:宋校长是我们金坛的教育家,办学严谨,怎么好这样对待他!”

好在拨开云雾见日出,守得云开现月明,1973年,宋文英终于重返教育岗位,当地百姓听说了这个消息后,奔走相告。然而,经历了文革动乱的直溪中学也遭受重创,原有的教师队伍涣散,亟待充实,校舍急需重修,教学秩序有待重建。但是,经过努力,困难都被一一克服,直溪中学的教学质量也直线上升,学生人数陡增,班级也不断增多。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老生要求复读,新生要求入学,甚至数十里外别的乡镇的学生也赶到直溪中学复习,课堂上常常人满为患。为了满足数百人参加高复班的需求,学校建起了四间特大阶梯教室,用扩音喇叭上课。当时,直溪中学学科竞赛的成绩在金坛都名列前茅,一些农村学生都考上了国内重点大学。1981年,宋文英调任金坛县中校长,他狠抓教学质量,1984年,县中应届生理科高考本科在全省范围内取得了平均成绩第一、达线率第一、录取率第一的好成绩。

自小经历战乱、饱受求学之苦的宋文英深知教育对于个人成长和国家前途的决定性作用。他从教30多年,精心育人,培养了无数学子成才成仁,他的教育思想和办校风格影响了金坛几代教育工作者,堪称金坛现代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发展民盟组织,壮大统一战线

宋文英这样解放前就加入中国民主同盟的老资格盟员,即便在常州地区也是屈指可数的。原先,宋文英的组织关系一直属于上海,1956年,江苏成立了盟省委,才把他的关系转回了江苏。但是,由于解放后,贺轶欧等盟员人离开金坛,李熊猛在文革时被迫害致死,金坛最早的民盟组织早已不复存在,宋文英这位老盟员长期处于无组织的状态,活动更是无从谈起。

1981年金坛政协成立,宋文英是筹备委员会成员,并于1984年任政协副主席。此时,因人事调动,两位外地盟员来金坛工作,加上宋文英和另外一位金坛籍的盟员,民盟常州市委认为可以建立金坛直属小组。1989年,中共中央又颁布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为推动民盟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1989年4月14日,在多方的关心和支持下,中国民主同盟常州市委金坛直属小组成立,宋文英担任主委。不过,当时的条件十分困难,从办公室到办公桌椅、会议室、接待室都是靠政协无偿提供的。1991年4月,通过宋文英的努力,金坛盟支部成立。在宋文英的带领下,金坛盟支部紧紧围绕政府的中心工作,本着把金坛的事情办好的信念,广泛开展调查研究,针对一些直接关系金坛国计民生的具体问题,及时意见和建议,发挥参政党的作用,为政府提供金坛经济发展的决策依据。比如,金坛发现丰富的盐矿资源时,宋文英通过实地考察,与人合作撰写了《关于金坛盐矿的开发和利用的建议》和《关于加强盐矿区水源保护,确保盐矿顺利开发的建议》等文章,对盐矿的开发和利用以及环境保护问题提出了许多科学合理的意见。他还专程从东北邀请了金坛二中的校友、锦西化工厂的高级工程师王怀钰回坛考察论证,力促金坛盐业的发展。

宋文英十分重视民盟的自身建设,在发展问题上,认真贯彻盟中央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既积极又谨慎的原则,对发展对象进行深入考察和了解,优先发展素质好、热心参政议政、具有一定代表性、知名度及年轻化的同志,同时重视女性盟员。最初,宋文英在学校集中力量,发展盟员,后来不断扩大范围,采用上报一批,考察一批,再继续物色一批的做法,到1998年,盟员已由最初的4人发展到50余人。但在数量猛增的同时,还确保了盟员的高质量,这些盟员都以中高级知识分子为主,其中高级职称的占62%。这些盟员在群众中也有广泛的代表性,他们大多是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和学科带头人,不少人还被推选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各种岗位的领导。现今,他们也都成为了金坛民盟的中流砥柱。可以说,金坛民盟的发展速度之快、质量之高,当时在省内也是罕见的。

然而,已入古稀之年的宋文英高瞻远瞩,打算把组织发展的目标提到更高的层次。他认为,金坛是盟中央原副主席华罗庚的故乡,有着多党合作的光荣传统,建议上级盟组织考虑成立金坛盟市委。这个想法很快得到常州盟市委的支持。但是,金坛作为一个规模不大的县级市,想要成立盟市委也不是随随便便能够批准的。宋文英就开始寻找在周边寻找与金坛发展情况相似,并且已成立盟市委的县级城市。不久,他发现了张家港可以作为借鉴,还专门率队去张家港考察学习。有了张家港这个先例,金坛成立盟市委的要求顺利通过了盟中央的批复。

1998年2月底,民盟金坛市委宣告成立。那一刻,宋文英感慨万千,金坛民盟从无到有的逐渐壮大,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这位全程见证者最清楚了。在当时的江苏盟史上,县级市成立市委的前五位分别是昆山、常熟、江阴、张家港、金坛。金坛与前四位城市相比,优势并不突出,但有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金坛民盟自身的实力做保证,以及宋文英对民盟事业的倾心倾力,民盟金坛市委成立也就顺理成章了。而金坛民盟市委的成立,也意味着让更多的优秀知识分子有了更广阔的政治舞台,也赋予了金坛的多党合作制度新的历史光彩。

宋文英同志您安息吧,您永远活在金坛全市盟员的心中!

(姚锁生)


常州民盟 版权所有 2010-2019
地址:常州市行政中心3号楼A座3楼 邮编:213022 邮箱:jsczmm310@163.com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