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盟文萃 >> 内容

妙手著华章 慧心育陶葩 ——盟员裴伯俊的故事

发布日期:2014-06-26  来源:民盟  浏览次数:  字号:〖

2001年,常州市第三中学师生的几十件陶艺作品,在我国美术界的最高殿堂——中国美术馆展出,成为展会的一大亮点;在全国历届陶艺大赛中,三中学生摘金夺银,获奖数目居全国参赛学校之首;同时,一块块金牌、奖杯接踵而至,“全国陶艺教育先进学校”、全国第一家“中学陶艺博物馆”、“江苏省中小学陶艺教育中心”、第一家省级“美术示范学校”、“常州市中小学陶艺教学研究中心”……所有这一切,都是已故江苏省陶艺教育中心主任、常州市第三中学艺术教育处主任、教师华英奖获得者、民盟三中支部委员、优秀盟员裴伯俊辛勤撒播的陶艺之花结出的累累硕果。

春风第一枝

新的历史时期,要求人们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以学生发展为本,探索素质教育途径,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创设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个性,开发潜能,全面提高素质,让每一个学生在基础教育的年段就萌发希望的种子。

1998年初,常州三中把陶艺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将陶艺教育引入学校,并进行了较大力度的投入,先后购置了陶艺教学必须的设备和工具,配置了电教设施,设置了陶艺教室、陶艺作品陈列室,成立了陶艺教育研究室,并将陶艺纳入正常的课程教学体系。筚路蓝缕,裴伯俊承担了创业阶段的所有工作,从设备的添置到机构的建立,无不倾注着他的心血。

裴伯俊认为,陶艺有着深邃的文化精神和十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可以说中华民族将她最内在的本质、对生命的感悟、对自然精神的心领神会完美地表现在了它的精深博大的陶瓷艺术中了。他组织同学们参观博物馆,欣赏中国古代陶器和制陶活动,了解我们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使同学们感受到了深厚宏博的民族文化精神,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产生了审美的愉悦和情感的共鸣,提高了艺术素养、文化修养和思想素质。

2000年8月,常州三中师生的陶艺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成为常州艺术教育展在北京的一大亮点;英国埃塞克斯郡师生还专程来到三中进行为期十天的文化交流,马丁老师对裴伯俊同志陶艺教育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教育电视台在全国素质教育百校行系列报导中,作了题为:“常州三中开展陶艺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专题报导。2006年4月,来自北京、上海、南京、安徽、浙江等省内外二百余名领导、专家和代表云集三中,参加了《常州市校本课程开发暨陶艺教育研讨会》。与会者参观了陶艺作品陈列室和陶艺教育研究室,观摩了陶艺教学活动。他们被同学们热烈欢快的制作氛围、全身心投入的动人场景深深吸引,对同学们制作的丰富多彩的陶艺作品啧啧称赞,对陈列室里同学们用灵心巧手制作的一件件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作品感慨万千,激赏不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代表们一致认为陶艺特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之一,是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繁花开满园

裴伯俊在教学中一方面将其它学科的知识渗透其中,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对陶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爱上了陶艺,选择了很多与陶艺有关的研究专题,如《铁和铜的化合物在陶器烧成中的色彩变化》、《力学知识在制陶中的应用》、《陶塑中的几何形体变化》等等。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感性知识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产生碰撞,迸发的便是同学们活跃的气氛、高涨的情绪和振奋的精神。这种学习是最有效、最主动、最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习,它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科学观念,开拓了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创新精神,提高了实践能力。

在他的陶艺课上,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渴望上他的课,不少原先以为自己“手拙”的学生树立起了信心。当一件件稚拙、质朴、颖异生动的陶艺作品呈现在眼前时,同学们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这一件件作品是他们智慧和才能的显示,是创造能力的充分发挥,是情感的流露和个性的体现。陶艺作品表现的不再是表面的形式,而是与自己心灵、情感相对应的特殊语言形态。事实上,学生在创造作品的同时也在被创造。

不到十年时间,裴伯俊让三中的陶艺成了特色,绽放出素质教育的缤纷花朵,散发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独特芬芳,展现了无限生机和活力,成为教育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受到了国家、省、市教委领导和专家的肯定和赞扬。为此,中央、省、市各大媒体都作了专题报道,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好评如潮,前来参观的中外人士络绎不绝,三中也成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和江苏省中小学陶艺教育中心和常州市陶艺教学教研中心学校。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美术教育科研基地”。2003年学校被定为“江苏省中小学陶艺教育中心”和“常州市中小学陶艺教学研究中心”。2005年10月学校被中国教育学会、中央教科所评为“陶艺教育先进学校”,受到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的表彰。同年学校被定为“全国教育科学教育部重点课题陶艺教育实验基地”。

心血结硕果

回首走过的道路,裴伯俊用心血浇灌的枝头硕果累累。

他所撰写的论文多次在全国、省、市获奖。2001年编著了全国第一套(共2册)由中央教科所审定出版的初中《陶艺》校本课程实验教材; 2004年应邀参与了上海市二期课改《陶艺》拓展型教材(共2册)的编撰; 2004年主编执笔了江苏、浙江联合编写的小学《陶艺》教材。2005年又参与了教育部“农村乡土美术”教材的陶艺部分的编撰,策划参与了与中央电教馆、常州市电教馆、常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和常州市第三中学联合编制的全国首部大型《陶艺》电子影像教材(共八盘),已作为全国中小学电子影像教材在全国发行。2006年又编著了全国第一本高中《陶艺》校本课程实验教材;同年7月应邀前往南师大为教育部举办的“全国高美术骨干教师国家级研修班”讲学;后又应邀前往上海、浙江、安徽等省市及省内南京、苏州、无锡、徐州等市讲学并帮助进行师资培训;11月参加了江苏省教研室“美术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的编撰工作。2004年和2006年完成了2个中央教科所全国教育科学重点课题《陶艺教育促进创新思维发展的研究》和《陶艺教育在主体多元素质发展中的研究》,并已结题。

裴伯俊辅导的学生屡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大奖,因此他多次被教育部、中央教科所、中国教育学会授予“全国优秀辅导教师”荣誉称号;2003年12月获中国教育学会、中央教科所“推广陶艺教学优秀奖”;2005年12月获“江苏省美术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德高垂风范

一位哲人说过:“果实是甜的,而它的根往往是苦的。”教育工作是极其平凡的,而要做好它又非常不容易。它需要的不仅是良好的素质,更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裴伯俊同志就是这样一个人,始终捧着一颗善于奉献、乐于奉献、勤于奉献之心,在党的教育事业上,默默地耕耘着,无私地奉献着,孜孜地追求着,他堪为教师的表率。春风化雨,作为一名民盟盟员,他始终都以这种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他任劳任怨,认认真真做着实事,从不因成绩突出而骄傲,而是以谦逊的态度、低调的作风为人处世。他对待同行,更是积极指导,悉心培养,既从思想上进行敬业精神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师德,又组织他们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他的指导下,同组年轻教师很快成熟,成为业务骨干。

裴伯俊任教三十多年,可惜由于疾病,退休不久就去世了。斯人已去,但他的形象依然熠熠生辉。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陶艺美术教育作出的功绩将激励我们为教育事业增光添彩。(徐秋云)


常州民盟 版权所有 2010-2019
地址:常州市行政中心3号楼A座3楼 邮编:213022 邮箱:jsczmm310@163.com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