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5年、2006年的常州市政协十一届三次、四次会议上,连续两年都把一个涉农提案列为001号提案,并均由中共常州市委主办,这在以往的提案办理中是前所未有的。人们在惊讶之余发现,递交这提案的都是以文化教育科技为主流界别的民主党派——民盟常州市委。 “关注农村是我们的一贯传统” 说到他们为什么对农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他们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会引起如此高度的重视?民盟常州市委一位负责同志喜滋滋地告诉笔者:“关注农村是我们的一贯传统”。 原来,中国民主同盟与中国农村问题研究有着历史的渊源。当初组成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民盟前身)的“三党三派”之一“乡村建设协会”,就是近代中国研究农村问题的先驱。民盟的老一辈领导人在忧国忧民的奋斗中,历来关注、重视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并投身其实践。民盟创始人,首任民盟中央主席黄炎培早年的乡村职业教育实验;原民盟中央主席费孝通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发表的《江村经济》、《禄村农田》及八、九十年代发表的有关“苏南模式”的论述等一系列关于农村问题的名作早就蜚声海内外······。 自从中共常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两个率先”、“富民强市”、“建设 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后,长期困扰人们的“三农”问题尤为凸显。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和广袤的农村,正如《我向总理说实话》的作者所言:“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常州民盟中的不少成员,有的多年身处“广阔天地”,对第二故乡怀有深厚的情感;有的就是农民的孩子,对父辈们经历的磨难,留有深沉的记忆。改变农村的面貌,已成为常州民盟人的共同追求。 作为新世纪的参政党,常州民盟视履行职能过程中,传承民盟前辈的优秀传统为己任,在坚持主流界别参政议政特色的基础上,把目光投向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和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努力建“三农”问题之言,尽心献新农村建设之策,殚心竭虑,造就品牌,就本市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等课题,深入调研,献计献策,受到常州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有的被及时采纳成为行动,有的转化为决策的补充,有的进入了文件和政策,为富民强市,全面小康和社会和谐尽到了参政党的职责。 “五年如一当然不是巧合” 从2003年到2007年,民盟常州市委已连续五年就“三农”问题在常州市政协大会上进行发言:针对农业信息渠道不畅问题,2003年作了《加快农业信息体系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发言;就常州市日益庞大的农民工群体面临的问题,2004年作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外来人口及外来工工作的建议》的发言;按照服务“三农”要求, 2005年作了《构筑我市现代化“三农”综合服务体系》的发言;为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在2006年作了《全面推进我市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发言;配合新农村建设,2007年所作了“《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发言。 民盟常州市委的同志告诉我们:“五年如一日,始终关注同一个问题,如此执著,如此关注,当然不是一种偶尔的巧合”。民盟常州市千余名成员对农村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关注。 常州市虽然地处长三角的鱼米之乡,相对而言,农村和城市的差距仍然巨大,农村确实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民盟常州市委认识到,民主党派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政党,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大问题上,就要选择社会普遍关心、党和政府决策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提出高质量的意见和建议,为建设全面小康和高质量小康社会共谋良策。在2002年初的民盟常州市委参政议政“神仙”会议上,一些对农业比较熟悉,对农业有所研究的骨干盟员建议民盟市委在本市的“三农”领域中提炼课题,开展调研,献计献策。建议得到周源主委等班子领导的高度重视。在民盟常州市委常委会议上,大家认为按照“紧扣中心工作”、“急党和政府所急”、“提倡系列化提案”等各方面对党派参政议政的要求,常州民盟有必要,也有能力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心系“三农”开展调研的方针既定,民盟常州市委领导的重视和直接参与,机关职能处室的热情投入和参加课题组盟员的积极工作,使盟市委的涉农课题进展“一发而不可收”!这些年,盟员中的政协委员、辖市区民盟组织,每年都有若干涉及“三农”的调研、提案和大会发言,如2004年李江蛟委员的《关于加强生态农业的规划建设的建议》的提案,2005年民盟金坛市委的调研报告《加快发展沼气富民工程》等。民盟常州市委连续五年在常州市政协大会上作“三农”题材的发言可看作是历史渊源和时代命题的结晶。从那些发言题目中,人们可以读出民盟常州市委几年中关注“三农”的足迹和视角。 五年来在市政协大会庄严的讲坛上响起的,民盟常州市委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维护农民利益的声音,打动着人们;五篇在市政协大会的发言串成一个“三农”系列,打造出参政党议政建言的响亮品牌! “农民富了我们有说不出的高兴” 由于在选题的重要性,调研的深度,思考的理性,建议的可操作性等方面均有较高的质量,民盟常州市委涉农提案和建议,受到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列为重点提案、政协主席督办、中共常州市委市政府主办、常州市领导批示、职能部门会办、现场视察、跟踪办理等等,民主党派围绕中心的职能履行得到了肯定,取得了成效,也扩大了统一战线的影响。但常州民盟的同志并不以此为满足,他们多次提到:“成果只有转化才有现实意义,农民富了我们才有说不出的高兴”。 2002年,民盟常州市委针对本市当时不少农村地区由于信息闭塞,许多农民的特种农林产品的销售不畅,对农民增收产生了较大影响的现状,组成了由盟内农业信息方面专家在内的课题小组,经过到浙江萧山、武进夏溪及市农林部门的调研,在听取多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在市政协大会上的发言及集体提案《加快农业信息体系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案交办后,对市有关部门完善农业信息平台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提案中的相关建议进入了常委农(即中共常州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2005]32号文件《关于开展“推进改革争先锋,服务三农当模范”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目前,常州市的农业信息系统在省内居于领先地位,在全国也有相当影响。2005年中共常州市委机关刊物《开创》第五期,专门刊文《不断完善我市“三农”信息服务体系》,介绍民盟常州市委在推进和完善包括信息平台在内的现代化“三农”综合服务体系中建言献策的成果。随着农业信息网络的健全,我市优质、特种农产品日渐畅销,每年都要走进上海拓展市场,由此惠及的农户越来越多。 为了破解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难题,民盟市委在2006年1月召开的市政协大会上递交了集体提案《全面推进我市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因为农村集体经济产权股份制改革,是村级经济组织改革的主要趋势,它有利于将集体资产产权改革和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生活保障结合起来,实现还权于民,还利于民,对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意义重大。提案受到了充分重视,常州市政协主席曹锦成在2月12日作了200余字的长篇批示;中共常州市委副书记邹宏国在3月1日随即批示:“请市委农办认真研究民盟提案,积极采纳其好的建议,并按时告知办理结果,对推进此项改革中尚难突破之处作出如实说明,关键是要立足市情,让农民得实惠。请忠齐同志协调此事”;3月2日当时的市农办主任赵忠齐迅即批转,并要求有关处室迅速办理。从以上提案办理中领导批示的轨迹,不仅能从中领悟提案受重视的程度,也能领略到常州市领导及有关部门在办理提案中的高效率和务实作风。一年来,常州市农村集体经济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迅速推进,在2007年1月的常州市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市长王伟成宣布,到2006年底,已完成264个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在2007年内,符合条件的村组要全面完成这项改革。 可以说,几年来民盟常州市委在“三农”方面的调研献策,不但成果累累,更令人自豪的是转化喜人。 由于“三农”问题在实现“两个率先”、富民强市,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目标中的特殊地位,民盟常州市委在履行职能中想党委政府所想,在建言献策中心与农民兄弟相通。但是,“三农”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长期存在,解决“三农”难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多党合作政治格局中的一部分,常州民盟的同志们表示,将一如既往,与执政党同舟共济破解时代命题,在中国共产党绘就的新农村建设宏伟蓝图中,实现民盟前辈的宏愿,留下参政为民的亮色。 (李永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