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参政议政 >> 调研报告 >> 内容

对常州建设低碳城市的若干建议

发布日期:2014-07-04  来源:民盟  浏览次数:  字号:〖

“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到了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中国城市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被摆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我市发展低碳经济既有先天产业基础优势,也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如何能够进一步加快常州低碳经济发展、建设低碳城市,民盟常州市委提出以下建议,供有关决策部门参考。

常州建设低碳城市的挑战

1.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近年来,我市钢铁、有色、化工、水泥等重化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重工业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仍然保持小幅攀升的格局,也导致我市单位产值能耗下降空间有限。

2.引导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虽然我市在低碳经济方面出台了一系列行动计划和具体目标,并写入了“十二五”规划,但在促进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税收、科研、奖励等政策方面,尚且缺乏完整的体系和科学定性定量的规范。

3.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低碳经济涉及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存在着多头管理的局面。像产业转型在发改委和经信委,环境保护在环保局,城市绿化在园林局,生态农业在农委,生态旅游在旅游局,此外,国土、规划、财政等部门在低碳城市建设中也承担着重要职能。

4.资源瓶颈有待进一步破解。常州是资源小市,土地资源奇缺导致了常州新增森林绿地的空间有限,同时自然资源极度匮乏,原煤、原油等的自给率为零。

此外,随着居民物质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房地产开发和私家车数量的迅猛增长,由此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也比较急剧上升,人均碳排放和家庭人均碳排放呈明显上升趋势。


常州建设低碳城市的若干建议

低碳城市建设是一个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实现弯道超越的重要抓手。常州应结合新形势下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态势和国家总体战略,抓住低碳经济发展机遇,通过打造低碳常州来实现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一是抓紧规划编制,健全低碳政策机制

根据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与常州实际,把构建低碳城市作为今后发展的战略重点。一是结合我市“十二五”规划以及其他相关规划中对“低碳经济”的描述,尽早制定常州市中长期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和低碳城市发展路线图,确立今后各发展阶段推进低碳发展的目标、途径和工作重点;二是继续推进低碳经济试验区。从资金、技术、税收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倾斜,争取尽快形成以新北高新区、武进高新区为两主核的低碳空间布局;三是理顺低碳经济管理体制。建议设立低碳经济发展办公室,由发改委、经信委、国土局、规划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组成,并由发改委牵头。

二是壮大新兴产业,实现产业低碳发展

一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适度发展重化工业、提升发展传统产业,加快企业改革、改组、改造步伐;二是通过门槛设置、政府补贴等方式,加快淘汰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劣势企业,并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拒绝能源消耗大、附加值低的项目;三是通过税收补助减征、土地优先供给等政策,促进制造业“主辅分离”,全力促进做大第三产业;四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高效农业等低碳产业,全面降低经济增长降低对能源消费的依赖。

三是积极开展研究,制定低碳城市路线

低碳经济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十分广泛,量化衡量又十分困难,也为各地制定发展路线带来了不小的困难。一是可由市政府牵头,与在常高校、研究机构加强合作,结合社科院的低碳城市标准,尽快出台低碳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二是结合常州实际,依托现有业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和制造业基础优势,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突破关键技术,提升产业能级,建立健全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发展光伏和风能产业,积极发展核能装备、生物质能和光热产业。

四是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我市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而优质的清洁能源比重偏低,对环境产生较大的压力。一是调整能源结构,积极构建多样、安全、清洁、高效的能源供应和消费体系,重点发展以利用洁净煤技术为基础的电力工业,加大水力发电的应用,进一步开发利用风力发电,积极推广使用天然气,提高天然气在工业能源和居民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三是推广使用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利用我市在太阳能、光伏能源等方面的优势,大力研发太阳能、光电和光热技术并积极推广使用;要积极推广农村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技术、秸秆气化技术和新型液体燃料技术等。

五是增加绿化投入,努力发展生态碳汇

常州地处长江下游三角洲苏南平原,境内地形复杂,山区平圩兼有,其中丘陵山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植被,森林覆盖率达70%,因此具有较为突出的生态碳汇资源。在此基础上,我市一方面要以扩大绿地面积、以质取胜为目标,优化绿地结构、合理布局绿地系统,充分发挥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湿地的分级保护,要通过恢复湿地的水文条件和种植水生植物来创造和恢复植物碳库和土壤碳库,同时也采取增强湿地固碳的管理措施。此外,我市还要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同时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保护好土壤碳汇。

六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低碳意识

通过组织系列专题讲座,利用电视、报刊等大众媒体,向全体市民宣传低碳知识,倡导低碳型消费观念。编制低碳生活指南。在市民的生活方式上进行积极引导,鼓励使用高效节能空调等节能家电、节能照明,倡导消费低碳认证产品,自觉抵制塑料袋包装、过度包装、一次性包装产品。推进低碳社区建设。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主旨,从社区设计开始到消费、管理始终贯彻绿色的理念,让社区达到既保护环境又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提升居民生活满意度。

七是完善城市功能,实现城市低碳生活

一是合理规划,加强城市空间紧凑化。通过城市紧凑化促使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并大幅减少城市交通能耗,实现城市生活的便利化、低碳化。二是发展低碳交通,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实现现有公共交通方式之间“无缝隙衔接、零距离换乘”,加快推进地铁建设,合理设置站点,提高线网通达深度,方便城乡居民出行。通过完善停车收费制度、探索拥挤收费制度、鼓励慢速交通方式等,促进节能减排。


课题组:赵忠和、魏继斌、黄勇、万俊、汪涵;执笔:万俊


常州民盟 版权所有 2010-2019
地址:常州市行政中心3号楼A座3楼 邮编:213022 邮箱:jsczmm310@163.com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