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近54.1万人,毕业生总量再创历史新高,此外还有预计近3万名归国留学生到江苏就业。 从就业区域来看,苏南地区是江苏省接收高校毕业生主阵地,而苏北、苏中地区吸纳毕业生就业能力有所提高。而企业和基层仍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 从行业情况看,医疗卫生、咨询、电子商务、旅游、文化体育等行业用人需求略有增加,但钢铁、机械、采矿、能源、建筑等行业,用工需求不同程度减少。 因此,2014年春节后人才供求矛盾仍将十分严重,据估计:今年二、三月份全市招聘单位逾6000家,需求人数预计在40万左右,但在三月份前实际招工能有35%左右就已经很乐观了。他认为造成用工难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减员增效、政府部门精简机构、事业单位聘任制改革等原因,传统的就业渠道容量减少。另外随着城镇新增劳动力和下岗待业人员的不断增加,大量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造成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二是用人单位存在选择误区。不少用人单位过分关注毕业院校。选人学历化、名校化,势必造成就业竞争加剧。三是用人单位过分看重工作经验。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收益,而一般人员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四是经济依然不景气,诸如IT、机械和汽车等行业的招聘遇冷,企业改制减少用工、采用高新技术等原因,对劳动力的需求呈下降趋势。 为此建议:一、转变社会观念。政府充分发挥服务企业发展的作用,主动深入企业了解用工需求,通过公共政策增加就业机会,帮助企业招聘和培养有知识的人才。二、多种用工渠道亟待流通。现在的人事治理制度仍然有较强的计划体制色彩,使不少缺位以待的用人单位受到限制。据了解,不少中小型私营(股份)企业急需大学水平的治理技术职员,却因解决不了人才落户口、接档案等问题而招不到人,这也使得优秀人才望而却步。三、提高自身科技含量,由于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许多密集型企业向西北、西南和越南、缅甸等国家转移,造成各地农民工外出务工比例降低,企业可提高自动化程度,减少基层员工用工,增加产能,提升效益。(常州民盟盟员、江苏联合人才公司总经理 葛建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