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盟文萃 >> 内容

一个人的“红楼梦”

发布日期:2015-07-01  来源:民盟  浏览次数:  字号:〖

十岁,第一次捧读《红楼梦》,如今,年至不惑,一本《红楼梦》,我读了30年了。

第一个十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像许多在新疆出生的“支边二代”一样,被父母送回江南老家跟着外公外婆读书(新疆生活、教学条件差,大人们就千方百计地把孩子送回教学、生活条件优越于新疆的老家请老人代为抚养或寄养在亲戚家),那年,我十岁,读三年级。

父亲临回新疆前带我进了一趟城,在新华书店替我买了一只绿帆布书包,一只海绵铅笔盒和一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书包、铅笔盒,我一直用到高中毕业,那套《红楼梦》也一直陪我到高中毕业。

刚读《红楼梦》时,封面上那个繁体“梦”字,我还不认识,我总觉得那是“箩筐”的“箩”字。但这些都不妨碍我的阅读,看得懂的就看,看不懂的就跳过去呗。每逢寒暑假,我都会拿出《红楼梦》,或快或慢地看一遍。因为喜欢,阅读《红楼梦》成了一种习惯。其实,对于少不更事的我来说,阅读《红楼梦》也如同暑假去游泳,寒假踢毽子一样,是一种游戏。

父亲毕业于徐州师范中文系。在他探亲期间,他告诉我许多关于《红楼梦》轶事趣闻,我记得父亲说过:《红楼梦》日读日新、月读月新、常读常新。反正读着读着,我就到了林黛玉的年纪、薛宝钗的年纪,便也做起梦来。也就特别偏好飘飘缈缈、哀哀怨怨的十二支曲、葬花吟、桃花行。喜欢雨天、喜欢林妹妹喜欢的“留得残荷听雨声”;喜欢落红、喜欢林妹妹喜欢的“质本洁来还洁去”;喜欢残月、喜欢林妹妹喜欢的“冷月葬诗魂”。自己虽长得五大三粗但这并不妨碍我想象林黛玉“心比比干多一窍”的想象。虽然隔着二百年的岁月,我仍义无反顾地将现代化纤衣料包裹下的女儿心放在离愁别绪里,用伤感“熬”,用眼泪“炖”,仿佛只有如此才对得起这部千古奇书。

张爱玲说:人生有三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我是感同身受,红楼未完——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为了这红楼未完,我做了多少梦啊。

第二个十年

阅读《红楼梦》的第二个十年的前半段是我的青春期,后半段是我人生的转折期。

青春期的特点是躁动好奇,因为那一缕《红楼梦》的小火苗,我跑遍全城、买全了常州各个书店里出售的不同出版社不同版本的《红楼梦》。那是可敬可爱的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中国的出版社如井喷般出版了太多太多的好书,我把《思嘉丽》、《傲慢与偏见》、《呼啸山庄》、《蝴蝶梦》、《安娜卡列尼娜》、《茶花女》……都搬回了家,在书架的上方,我订了一张卡片,卡片上书:此园应赐大观名。我的小书架,洋洋大观也。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二十岁以后读《红楼梦》,我拚命想往这三境界上靠,虽有点“攀龙附凤”的意思,但更多的是为了将这读书的三境界化为生活的三境界,让我的生活与众不同,因为我怀抱一部《红楼梦》。

谈恋爱结婚生子,九十年代末,我一口气完成了人生的“三步曲”,完成了生命的破茧和社会角色的转型,从浪漫步入了现实。《红楼梦》始终与我不离不弃,在喧嚣的现实中烦了累了,我就躲进《红楼梦》中歇一会。

我不会为工作中的不如意事斤斤计较,我不会为生活中的一地鸡毛而将自己变成庸俗不堪的大嫂。我的梦在大观园,随十二钗的喜怒哀乐而喜怒哀乐——今宵便有随风梦,知在红楼第几层?半梦半醒间,仿佛我在演绎这千古一梦。

这第二个十年中不能不提的是八七版的电视剧《红楼梦》,一集一集、一遍一遍,从头到尾,从尾至头;《枉凝眉》、《红豆曲》、《睛雯歌》、《分骨肉》……我陶醉在一个个月夜。现实生活中,哪个女孩子爱哭,常被戏称为“林黛玉”。陈晓旭活着的时候,我从没觉得她是“林黛玉”。《红楼梦》原著中林黛玉的灵气、仙气与与身俱来的贵族气派,不是生活在现代社会、生活在大杂院里的陈晓旭能演绎的,她只能在林黛玉使小性儿的细节上做些文章。当然,像林黛玉那样自幼接受琴棋书画教育、由一大群嬷嬷、丫环寸步不离地伺候着长大的生活经历,陈姑娘是没法感受的,咱也不能难为陈姑娘。可风华正茂的晓旭走了,仙风道骨般走了,于是,陈晓旭饰演的林黛玉成了“永远的林黛玉”——衣袂飘飘、泪光点点的林妹妹仿佛踏着缤纷落英凄婉地走进了二百年前的潇湘馆——身后的院门,轻轻,掩上了——一位美好的女子的爱情和生命戛然而止。而当大观园的大门掩上时,一群美好的女子的爱情与生命都戛然而止了。

第三个十年

读完第三个十年的《红楼梦》,人已到中年——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

我开始反思我的生活。然而反思生活所得到的似乎永远是对生活的不满。于是,我开始反思《红楼梦》,我用我的方式一页页解读《红楼梦》中的生活,衣食住行,礼尚往来,风花雪月,世态炎凉……“一笑挥鞭马似飞,梦中驰去梦中回。人生事事无痕过,蕉鹿何须问是非?”最后,我用读过的这首诗终结了我的烦恼。拥有《红楼梦》,我就拥有了幸福,阅读的幸福,生活态度的幸福。

十年增删,十年反省,曹雪芹对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充满了爱,对每一个人物都无半点厌恶。我常问自己:对亲人、朋友、同学、同事及身边的每一个人我能做到充满爱与关怀而无半点厌恶吗?我还做不到,如我自己所言:我不是仙女,我会生气。那就再去读《红楼梦》吧,把《红楼梦》当成“生活的圣经”去诵读。

古时候,读书的中国男人说,半部《论语》可治天下。自有了半部《红楼梦》,我说,中国女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葬花天气读半部红楼,静好岁月绣一双鸳鸯——是读书是修行是生活。



常州民盟 版权所有 2010-2019
地址:常州市行政中心3号楼A座3楼 邮编:213022 邮箱:jsczmm310@163.com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