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盟文萃 >> 内容

人生与读书

发布日期:2015-07-21  来源:民盟  浏览次数:  字号:〖

   人生与读书须臾不可分割。盖因“人”之概念必有物质与精神双要素组成。笔者曾于一短文中写道:“人生短暂,世瞬万变,光怪陆离,新惑累累,君若活得明白,仅食饭不读书,行否”,即此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1995年决定每年4月23日作为世界读书日。一为纪念著名文学家莎士比亚(1616年4月23日逝世);二乃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世人皆为生计奔忙,静心读书者益少。笔者常开玩笑:“现时写书者比读书人多!”虽为戏言,其实反映了一种社会现实。此日又为常州解放纪念日。笔者始终认为,倘无孙中山、毛泽东等,中国革命难于1949年胜利,中国则仍处史上最黑暗之“双半社会”,我等与新中国同龄之工农子弟,绝无至今60余年的和平生活,一如上辈人颠沛流离于战乱之中,并将影响至下一代。研读1840年至1949年一世纪余的中国历史含战争史即可明白。

这就需要读书。

故据自身经历与体会,人生定要在明确目的、掌握方法前提下,读好三大类书。即读:“学历之书”、“职业之书”、“社会之书”。


读“学历之书”

“老三届”(1966-1968届初、高中毕业生)知青一代,对读“学历之书”皆刻骨铭心。当年为履行“国家者,我们的国家”与“反修防修”之伟大社会责任,全部下乡当了农民,读“学历之书”就此中断。然而在下乡历炼、回城立业、再图就业的“三程跋涉”生涯中,普遍遭遇“文化无凭、立业乏技、遴轻逾青、追知大龄、成家缺房、育子巨费、期安下岗”等系列问题,于是多数人盼望重返校园。国家从1973年起每年有招生指标面向知青,包括技校、中专、工农兵大学,直至恢复高考。尽管“僧多粥少”,然其时社会风气纯正,但凡工作出色且追求知识者,便有机会。常州原“一初中”即有大批“老三届”校友重返校园深造,笔者幸为其中一员。从上世纪70年代煤矿井下岗位始,先后被不断推荐带薪全脱产补习高中、上大专、读本科,直至毕业,又因成绩优秀获3%拔尖一级工资,忝列“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最终获国民教育本科学历,成为高级经济师。据笔者统计,“老三届”人群中,凡重返校园读完大专、本科以上者,于后半生职业大有裨益,进机关、事业单位者甚众。仅常州市级机关,即有本校知青校友20余人成为副处级以上干部,资深医生、教师则更多;而下乡后从此未能补读“学历之书”者,多数最终以工人身份下岗失业。

此境遇,除有关政策有所偏颇外,很大程度上为读“学历之书”与否之结果。


读“职业之书”

笔者一生所从事职业之多实为罕见,“工农商学兵”皆曾涉猎。且不论从事何种职业,自评或他评皆认为很擅适应且干得不差。这与始终坚持读“职业之书”有关。

当年“面朝黄土背朝天”,令人身心疲惫,振奋技穷,唯有读书。除时代背景要求之政治书外,每晚点煤油灯苦读《怎样种棉花》、《怎样种水稻》等,用来指导种地实践,很快掌握耕作要领;无任何专业基础而被任命主办会计兼统计,便读《会计学原理》、《统计基础知识》来指导记账和统计工作,居然也能胜任;煤矿井下岗位既危险又极具独特行业之科学性和技术性,上井后埋头于《采矿学原理》、《煤矿地质学》、《煤矿防爆机械与电气》、《煤矿安全生产规程》之中,且将所读理论运用于井下实践,很快被称为“年轻的老矿工”;取得大专文凭后“人才交流”回南方搞企管,重温33门企管专业课程外加读《现代化管理18法》、《全面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等并付诸实践,既扭转工厂曾连烧7台售出产品西门子发动机的被动局面,又获得江苏省现代化管理成果一等奖;回家乡后20余载直至退休,先后从事基建决算、刊物主编、外贸报关运输、史志研究、参政议政等职业,便读《基建决算》、《编辑学》、外贸外径、史志年鉴编纂系列;参政议政涉及各行各业及民生与社会管理,便读相关“百科全书”,将理论与社会调研情况结合,故很多调研报告引起政府重视,其中建议多被采纳。

是故,读“职业之书”与否将决定岗位业绩之优劣。


读“社会之书”

《行为科学》原理云:“社会人”乃现代人之根本属性。社会纷繁多变,仅读“学历之书”与“职业之书”而不读“社会之书”,尚无法“活得明白”。“社会之书”一指社会实践,二指社会科学。

社会实践有被动与主动之分。虽生活且从事于社会,但被社会现实及其职业所困,谓被动实践,必陷入劳作为谋生的“必然王国”;通过读社会科学而行思考研究,将劳作升华为改造主、客观世界之重要途经,从中找出万物发展的内在联系与客观规律,再反过来指导所从事之职业,谓主动实践,会助君渐入职业的“自由王国”。

社会科学包罗万象,愚以为,政治、经济、历史、哲学、文学五大类必读;再读些自然科学,缘于社会存在于自然时空之中。有人不以为然:小老百姓读那劳什子何用?持此观点者不少,但其恰恰忽视一重要哲学命题,即老百姓乃创造历史与社会之主人。主人不懂历史与社会,就难免被动甚至被淘汰,这已成为不争事实。

是故,在60余年社会生活中,笔者曾认真读过诸如《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马列经典”系列、已发表所有“毛著”系列、鲁迅著作系列等;世界与中国经济史、对外经济、企业管理系列等;世界通史、中国通史、各国概况、中共党史等;马克思、黑格尔、毛泽东、艾思奇等哲学系列;大量中外文学著作等“社会之书”。并分别撰写或发表数以千万字或百万字的各类文章。

其乃不懈攻读“社会之书”之小小成果也。


读书目的与方法

行文至此,本该收笔,但读书一定与目的和方法有关。有名言曰:人生短暂如流星,但“也要划出一道光亮轨迹”来。读书能改造主观世界乃至改变个人命运,但读书更应为改造客观世界和社会大多数人谋利益。有些所谓“公知”和“精英”,至今沉溺于“学而优则仕”加“黄金屋、颜如玉”的私利美梦之中,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而马克思、列宁、孙中山、毛泽东、鲁迅、李公朴等很多读书人,却有着并终生实践着人活着是为他人尤其社会大众做贡献,即改造客观世界的伟大理想。此乃读书目的之分水岭。

读书定要掌握科学方法。笔者集一生读书经验,总结七类如下:一为“五轮学习法”,即通读、精读、摘要、做题、记小本子,用归纳法提要,用演绎法考试或运用;二为“名篇背诵法”。如熟背《岳阳楼记》,可强化“先忧后乐”、“居高忧民、处远怀国”等理念;三为“抓住重点法”。如读中共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决议,应抓住“以德为先”、“内需经济模式”等重点;四为“‘三上’功夫法”,即车上、枕上、厕上,分秒必读,积少成多;五为“三个结合法”,即理论与实践、读书与研究、读书与写作相结合;六为“观世辩证法”,要全面地、历史地、辩证地看待世间一切事物,切忌用个人得失作为衡量判别事物的标准;七为“独立人格法”,即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和自己头脑读书思考,视“人云亦云”为人格耻辱。

最后,容以一首自画像打油诗为此文结语:“运交华盖无奢求,布衣温饱乐悠悠。大饼油条可充饥,淡饭粗茶亦长肉;位卑也将国运忧,居高尤念百姓愁;斗室漏屋书为伴,三尺案头写春秋”。

以上为笔者人生与读书点滴,不惴浅陋,愿与擅读者交流。

金明德        

   2015年5月于龙游河畔退思斋



常州民盟 版权所有 2010-2019
地址:常州市行政中心3号楼A座3楼 邮编:213022 邮箱:jsczmm310@163.com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