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期的话题,我竟一时无语。家长这是怎么了,居然对教室里的一个座位这么上心?这不是重视孩子教育,而是干预学校教育,不是关心孩子成长,而是对孩子溺爱的变态。 教室里有“黄金座位”吗?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一个站在讲台上的老师,目光所及,确有所谓的“黄金区”,会得到老师更多的目光和注意,但并不意味着这个区域就是教室学习的“黄金座位”所在,因为引起老师注意和关注的,不是一个静态区域,而是教室里的各种动态因素。一个好的老师绝不会也不可能把注意力只放在教室的某个区域,而是会在教学活动中,关注教室所有角落,随时捕捉教育教学资源加以运用。换个角度说,就算一个老师想特别关注教室某个区域,从心理学上讲,他也很难做到,因为人的注意力会转移,关注力也会渐渐弱化。 我的经验是:假设教室里有“黄金座位”,也只能属于那些善思好问、主动学习的同学,或者说这样的学生在哪儿,哪儿就是“黄金座位”。它是不固定的,每节课、每个班级都不一样,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焦点”。作为家长,给孩子最好的是爱心陪伴,是适度关心,是放手适应,而不是事无巨细的干预、无所不至的关心、时时刻刻的呵护。如果把孩子的一切都时时处处紧紧攥在手中,强势介入,孩子会受压抑,学校会无所适从,老师权威会受蔑视,最终受损的还是孩子。这样的孩子将来如何能离开父母,独立担当? 至于教室里座位究竟如何分配,相信学校和老师自有主张,也有一定的规律。比如性格文静的和活泼好动的搭配,成绩好的和后进的结对,学科之间成绩差异的优势互补,眼睛视力差的、个子矮的靠前,视力好的、个子高的靠后,以及为保护孩子们视力每隔一段时间前后左右座位的互换等等,都是经常采用套路。这样一来,亲爱的家长们,你们说教室里还有固定的“黄金座位”? ��不必纠结孩子坐在哪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