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为了配合这一个重要的历史纪念日,经新闻策划会讨论,拟在一版和特刊开设“我家的抗战”专栏。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到1945年8月15日,到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抗日战争在20世纪上半页的中华民族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4年的抗战,每一个民族的成员都承受着家国之痛,都以自己或强或的力量抵抗着侵略者的奴役和统治,全民族的人民空前地团结了起来:在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民族成员都以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以自己的特有方式,表达着对侵略者的不满、愤怒、仇恨与反抗。在抗战期间,家国之情从未如此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因此,抗战的胜利,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是全民族的胜利。为此,本报将依靠统战、政协人物资源和文史资源优势,通过家庭的背景,展示在抗日救亡的大背下,全中国各族各界同仇敌忾的抗敌故事。 指导思想:“我家的抗战”专栏,旨在通过一个个家庭视角,反映中国人民以各种形式抵御外辱的故事,展示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反映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力量。 主要内容: 一、正面战场、敌后战场上,国军将士、八路军、新四军将士与侵略者拼死搏杀的故事;大批工勤劳工、医务人员、随军记者一起出征的故事。 二、在海外,海外华人华侨积极捐钱捐物的故事,大批青年华侨积极回国投身抗战一线的故事。 三、在后方,民族企业在战火中坚持生产、保障军需的故事;知识分子在物质条件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坚持科研,坚持教学,为民族培养人才的故事;文化工作者用文艺演出和文字作品宣传抗战、鼓舞士气的故事。 四、少数民族同胞,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与汉族同胞同仇敌忾、支持抗战的故事:云南、广西一带的少数民族同胞出工出力,修建滇缅公路,支持远征军,保卫滇西的故事;华北一带,马本斋的回民支队等坚持敌后抗战的故事。 五、在沦陷区,广大爱国民众通过各种手段打击削弱日伪统治,或者用不合作的态度表达着对侵略者的不满(如梅兰芳先生“蓄须罢演”)的故事。 六、在国际上,国际友人亲临中国抗战一线,与中国人民一起战斗的故事 稿件来源:通过组织采写和稿件征集两种形式,在本报和网站刊发征稿启事。 征稿对象:一、当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成员,重点针对少数民族、宗教界人士,海外华人华侨,民族工商业人士,知识分子等人士的后代后人,突出“全民族共同参与”和“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二、当前的统战对象,重点针对民主党派成员、民营企业家、海归人士、港澳台侨以及各类社会新阶层人士,邀请他们讲述自己祖辈在抗战时期的故事,突出反映普通百姓在如何汇聚于民族命运的大潮之中,增强当前统战对象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历史抉择的认同感。 刊发形式:以报网融合的方式,在网络、报纸同时刊发。(如稿件充足,可考虑单独出版成册) 稿件要求: 以“三亲”为主,邀请政协委员或统战人士讲述自己家庭祖辈在抗战期间经历的故事。 文体:可以是记者采访形式,也可以是亲历者口述形式。以故事为主。来稿注明“我家的抗战”征文 字数:1000--1800字。稿酬从优。 征稿时间:8月1日---9月3日。 2015年7月25日 稿件请投:jsczmm310@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