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参政议政 >> 调研报告 >> 内容

进一步增强城镇人口集聚能力

发布日期:2015-02-05  来源:民盟  浏览次数:  字号:〖

民盟常州市委

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多次强调“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当前,我市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如能积极通过软硬件条件改善,有效提升城镇的人口集聚能力,在新一轮城镇化建设中抢占先机,将有利于推动全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我市城镇人口集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镇发展基础差距悬殊。37个乡镇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承载人口,都存在着明显差异。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缺少上一级政府的统筹安排,在新一轮城镇化建设中,城镇发展容易陷入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

(二)人口集聚渠道仍显单一。从全市范围来看,我市城镇人口集聚目前主要是通过农民土地置换,将农民转移进城集中居住来实现。通过产业发展、配套完善来吸引集聚外来人口,尤其是高端人才尚显不足。

(三)相关政策制度亟待突破。一是户籍管理政策。户籍政策是目前农民和农民工身份转变的主要障碍,这也带来了就业、社保、医疗、教育等一系列问题;二是土地置换政策。多年的发展证明,原有的土地置换政策已经显示出了诸多弊端,尤其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力”后,土地置换政策有望出现重大调整;三是金融管理政策。这些政策的主要决策层面虽然在省甚至是中央,但我市同样可以早作准备,争取试点。

(四)生活保障机制有待完善。一方面,我市目前拆迁补偿政策主要还是以一次性资金补偿和房屋补偿为主,这也催生了失地农民的诸多不良生活方式。而且在拆迁过程中也暴露了很多不和谐因素;另一方面我市的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是2004年出台,距今已将近10年,补偿标准和办法都需要进一步调整。

(五)管理服务水平需要提高。一方面,面对可能到来的城镇人口快速增长的形势,大部分镇政府还未做好充分的准备,集中体现在治安、教育、医疗等领域;另一方面,作为财政权和行政权都非常局限的镇一级政府,服务经济和社会的能力具有先天不足的劣势,这一问题在部分经济相对落后的城镇尤为突出。

(六)公共基础设施尚未健全。一方面城镇基础功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在上一轮的城镇化建设中,我市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但在道路交通、垃圾清理等功能方面,还有提升空间;另一方面城镇配套服务设施还未健全,文化、体育等精神层面的也需纳入视野。


进一步增强我市城镇人口集聚能力的若干建议

(一)科学制定城镇规划,绘制人口集聚蓝图

一是请发改委牵头,在苏南现代化示范区的大框架下,尽快着手我市城镇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将研究重点放在小城镇建设方面;二是大力推进中心镇建设发展,并充分发挥其对周围城镇的经济辐射和产业延伸作用;三是对经济社会相对落后的城镇要给予专项扶持,尽量缩小城镇之间的差距;四是适时推动区划调整,扩镇建区,尽快形成大城市发展格局五是率先制定地方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

(二)合理安排产业布局,夯实人口集聚基础

一是坚持优先取舍原则。优先考虑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支持无污染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扶持发展现代服务业,杜绝高污染、高耗能企业;二是坚持特色产业发展。原有特色产业只要不是落后淘汰产业,都要继续支持做大做强;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发展。规模较大的金城、湖塘、溧城三镇重点偏向都市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中心镇则围绕工业园区,发展优质工业,部分乡镇则重点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家庭农场等现代农业。

(三)完善城镇基本功能,加强人口集聚保障

一是将保障性住房与城镇产业规划同步衔接,与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加强综合交通体系、地下管网体系、生态环境体系、防灾减灾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不断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并寻求政企合办、政校合作的模式,建设文体场馆等;三是加强和改善城镇对外交通条件,力争所有城镇都有高等级公路覆盖;四是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结合功能区划分,严守发展红线,保住绿水青山;五是考虑网络宽带、数字电视等信息产品在城镇的布局。

(四)合理利用改革契机,完善人口集聚政策

一是进行全市范围的户籍登记,并对户籍流动状况进行摸底调查,同时尝试户籍制度改革试点,对就地安置的农民和外来农民工给予市民同等待遇,享受基本社会保障;二是尝试新型土地流转方式,有条件的城镇要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尝试土地流转信托项目;三是积极探索与商业银行合作,探索多种融资合作方式;四是争取土地指标、资金扶持,并争取相关政策在常州先行先试。

(五)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形成人口集聚支撑

一是给予项目支持。发改委、商务局等部门对重大项目、外资项目进行统筹安排,避开人口稠密的主城区,向周边交通便利的城镇开展布局,其中又以中心镇为优先考虑;二是给予人才激励。人社局、科技局抓紧出台人才迁入鼓励政策,对到城镇落户创业的国内外高精尖人才,要给予一定的激励政策;三是给予城镇发展补贴。设立专项资金,补足城镇化中的短腿;四是设立镇村产业升级补贴。建议由市级财政建立5000万的专项经费,专门用于补贴奖励镇村产业升级项目;五是抓紧医疗、教育设施的布局。根据需要在部分城镇重点发展医疗、教育事业来吸纳人口。

(六)围绕政府机制转变,强化人口集聚能力

一是对于规模较大的城镇和中心镇,市区两级政府要积极推动,按照“宏观决策权上移、微观管理权下移”的原则,将部分管理权下放给这些城镇;二是优化区、镇政府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提升效能。推动各级政府,尤其是镇一级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积极打造服务性政府;三是对于人口超过一定规模的城镇和中心镇的领导班子,级别给予高配,并赋予更高的财权和事权。

(课题组:赵忠和、黄勇、吴尽、陈永春、万俊; 执笔:万俊)


主办单位:常州民盟
地址:常州市行政中心3号楼A座3楼  邮编:213022  邮箱:jsczmm310@163.com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