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文艺支部刘生光 生活在教育科技产品日新月异的“e”时代,能帮助学生解题、替代学生思考的“神器”越来越多。正确地看待或使用它们,需要我们保持定力,不要在发达的科技产品丛林里迷失了自我。 面对“神器”,成熟社会应取的态度是:不惊讶,不排斥,不盲从。用自己的眼睛仔细地看一看,用独立的大脑冷静地想一想,用双手亲自去试一试,还可以耐心等一等。总之,不能立马乱了阵脚,大有“狼来了”的紧张和慌乱。 家长又该怎么办呢?面对“神器”,家长需要学会理智地和孩子交流:你真的需要这些“神器”吗?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使用才是理性而智慧的?怎样使用才符合科技本真?依赖“神器”,抄袭答案,大脑的功能就会退化。而面对“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为了借鉴解题思路,“神器”也不妨一用。因此,培养孩子自力更生的勇气恐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去思考,没有辨别,家长就会在与“神器”的对垒中首先败下阵来。 学生为什么会向“神器”求助?显然,作业量偏大、内容偏难是重要原因。毋庸讳言,那本名叫“快乐暑假”或“暑假作业”的书真的是让学生“想说爱你不容易”。另外,学校布置的假期、双休的作业往往也被大多数学生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既然如此,相关部门可否去做一些改变呢?作业的数量可以理性一些,质量也可以高一点。试问,如果真正地把双休、假期还给学生,这些“神器”还会有多少市场呢? 历史地看,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需要在科技面前确立我们作为人的地位,也从未像今天这样需要在科技面前确认自身的存在。科技本身绝不是洪水猛兽,更不是精神鸦片,科技是什么,取决于应用科技产品的人想让它成为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