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谈“爱情”,孩子做点评,貌似错位,实则回归教育本身,有创意,有胆识。首先,要给这位语文老师点个赞,这不仅仅是一份学生作业,更是考验着家长的理解和智慧。这个事件之所以引起媒体关注,根本在于我们还不能接受以这种方式来谈“爱情”,还在于我们不能恰当定位中学生的情感。 不禁联想到2014年江苏高考作文,青春“不朽”与“朽”的主题,十几万考生竟然没有人谈到爱情。这让教育专家都感慨:我们的教育竟然如此的“冷静”,“冷”得连最“热”的感情也无法靠近学生的心灵。我宁愿相信这只是表象,因为学生太清楚,考场作文最终要回到阅卷者眼中,他们是裁判,他们拒绝“个人情感”的表达。早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时时警戒、处处设防,可怕的是人们谈“早恋”就色变的心态。本来无事,一紧张一打压反而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心,结果弄巧成拙,毕竟,青春期往往与叛逆期并肩而行。 家长谈“爱情”,孩子做点评,孩子是主角,体现了学生主体性原则。这是一次家长与孩子的有效互动,如果彼此契合,显然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想必家长朋友在谈“爱情”时,定会“三思而后言”。如果彼此认识上有出入,也是情理之中;如果能借这个机会说清楚,也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种进步。要知道,教育本身就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 再退一步讲,即便早恋也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爱情本就是人类最高贵的情感。青春少年对异性有青涩朦胧的情感,应该是青春画卷上亮丽的一笔,是很自然而又诗意的表达。问题的根本是需要我们成人适当引导,正确评价,而不是遮遮掩掩、欲言又止。 真的,青春美好,不妨谈谈“爱情”!( 民盟常州市第三中学支部 蒋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