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科教城带头作用 不断优化常州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民盟常州市委 常州科教城是举全市之力而建设的创新创业高地,为常州的创新创业起到了“创新之核”应有的作用。今天,在常州“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智能制造名城、长三角特色鲜明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的关键时刻,常州科教城如何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不断优化常州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不仅显得越发重要,而且显得越发紧迫。 一、科教城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挑战 在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建设中,常州科教城依然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其一,是来自政策突破上的挑战,比如,如何使得来自省外的公共研发平台也能够申报江苏省的各类科技项目;又如何使得高校对引进的一些校地共建平台教师取得的科研成果予以承认,等等; 其二,是来自服务能力突破上的挑战,比如,如何更好地去破解全省三个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之一的科教城智能装备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所存在的协同攻关项目储备不足、重点突破方向和研究领域把握不准、创新成效考核存在走过场的难题;又该如何有效地化解院企知识产权权益归属等引起的利益纠纷,等等; 第三,是来自创新体系突破上的挑战,比如,如何进一步打造优势更多地吸引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加盟常州创造;又该如何进一步创造条件使还处于单打独斗的众多众创空间形成联盟,不断提高创业项目孵化成功率,等等。 二、优化常州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的建议 (一)创新政策,着力激发创造力 要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 健全技术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 鼓励建立技术、标准、服务等各类联盟组织,研究组建独立法人形态的产业联盟,支持联盟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搭建共性研发平台、制定技术标准、拓展行业市场; 支持我市企业联合国内外高校院所建立面向产业需求的产业技术研究院; 改进科技人员和科研成果的评价标准,形成市场化的科研导向。 要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遵循市场规则、创新规则、国际规则,建立鼓励创新的财政科技资金支持机制,根据目标要求对财政科技资金分类管理; 建立政府与企业共享使用的渠道和相应机制,破除各自为政的局面; 在科技人员人事关系的转移、科研项目的申报、科研成果的评定、校地合作等与科研人员密切相关的事宜上采取特殊原则,开辟绿色通道; 着力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行项目遴选、项目经理人、技术经纪人制度,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二)融合科金,着力点燃新引擎 发挥创投引导基金导向作用和放大效应,着力建设科教城科技金融生态区,为园区科技创新提供新引擎; 突出抓好挂牌上市、股权投资和科技贷款三大工作; 鼓励民营企业发起设立科技银行,强化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等交易融资功能; 设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支持互联网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 支持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等信贷创新,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保险试点,发展融资租赁业务; 支持境内外个人和机构开展天使投资业务,完善投向早期项目的利益补偿和风险分担机制。 (三)创建平台,着力增强竞争力 1.加快建设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 实行股权投资、创业服务、载体入股的资产运营模式,重点培育机器人与智能控制、工业设计、数字设计等产业; 采用“基地+基金”运作模式,高水平建设苏南产业互联网创新中心; 大力推进省互联网产业园发展,瞄准4G专网通信、智能硬件、移动互联网应用三个方向,招引国内电子百强企业和软件百强企业入驻。 2.加快建设中德创新园区 深化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框架,加快推进中德产业创新与合作中心建设,积极打造德资企业集聚与孵化基地,促成KZA、中设设计集团等项目快速入驻; 充分利用在德国埃森市设立的“常州科技经济发展中心”这一重要窗口,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友好合作交流; 积极建立常州德企商会和德商活动中心,构建德商交流平台,逐步将常州打造成德资企业进入长三角的门户。 3.加快建设省科技服务示范区 继续扶持佰腾科技、江南克拉尼设计院、大学仕等快速发展; 深入开展“天使下午茶”、“安琪下午茶”和“半月下午茶”三个知名品牌活动,努力创建国家级科技服务业集聚区。 4.加快建设大学生众创空间区 积极建设“N维度众创空间”,继续办好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营造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 统筹推进紫丁香机器人、智能院创新创业家园、奇点3D打印、欣创咖等众创空间建设,积极申报省级众创空间集聚区。 (四)服务创业,着力调动积极性 降低创业门槛,帮助创业者分担创业风险、解决创业困难,使创业者的利益诉求都能在得到水平专业、价格合理的服务中得到最大的满足; 支持企业和产业技术联盟构建专利群及专利池,培育和形成一批产业核心专利和重大技术标准,使知识产权拥有者的利益诉求都能在掌控全球价值链的能力提升中得到最大的满足; 制定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实施标准化战略资金管理办法以及标准创新奖励办法,使相关利益者们的利益诉求都能在政府的政策享受中得到最大的满足。 (五)打造精英,着力拓展创新点 打造人才政策新优势、搭建人才培育新载体、构建人才引进新机制、完善人才服务新模式,广聚海内外创新型人才,使创新人才成为科教城一切创新的基点; 打造企业家战略创新团队、优秀科技创新团队、青年创新创业团队,使创新团队成为科教城一切创新的“母机”。其中,尤其要对青年创新创业团队“高看一眼”,给予更多特别、特殊、特例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