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盟文萃 >> 内容

读书,一辈子受用不尽的本领 ——重温叶圣陶指导我教书、读书的故事

发布日期:2025-02-24  来源:民盟  浏览次数:  字号:〖


李业文口述    黄勇整理

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原民进中央主席,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叶圣陶先生远行多年了,我与他有过长期的交往,拂拭不去的前尘往事,又在记忆的荧屏上闪动起来。上世纪50年代,稚气未脱的我瞒着父母进京,欲拜叶圣陶先生为师……掐指一算,已七十个春秋,自己也成了垂垂老翁。今年是叶圣陶诞辰130周年,谨以此文聊表我深切的怀念。

1966年春,我到常州永红农业中学教语文。我就怎样做好语文教学,如何带领学生听、说、读、写等教学问题向叶老求教。叶老复信:“当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不是马马虎虎,粗枝大叶)看书的习惯,包括学习方法的掌握、坚强意志的锻炼。”“初中生已有了写字的习惯,写字仍要注意横平竖直,大小均匀,纸面干净。教师要经常表扬写字工整的学生,甚至开展写字比赛。要学生注重书写格式,不准乱涂乱画,保持作业整齐清洁。“要培养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自己提问题,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加强课外阅读,做好摘记和索引,鼓励学生写周记、记日记,这是语文教师最基本的职责。”句句切合教学实际,是通俗又精微的语文教育观。过了一周,叶老又来信对指导中学生的读书和作文,做了开门见山的阐述:“我认为,教语文无非是指导学生练习看书作文的本领。”“读书大致可分为默读、吟读、朗读。就一个人的学习来说,大量的是默读,养成默读的习惯非常重要。吟诵是深入体会文章的含义,甚至能够背诵。朗读与锻炼口语有密切联系,读书要朗朗上口,不读错别字,不读破句子,经过长期的训练,读书水平得到提高,表达能力也随之形成。”叶老的话如沐春风。叶老又回信“作文就是用笔而不是用口发表意见,抒发情感。”“学生作文词汇少,用词不确切,都是平时习惯事,平时不管,单在作文的时候怎样,当然空有失望也。”“作文必须尽力在技术上下功夫,多读多写多修改。由作文练习启其粗思之途,逐渐养成良习,则不仅在于能作文而已也。”真知灼见,启人智慧。1993年3月,北京开明书店出版社委托叶老长子叶至善根据各地中小学教师的提问,编撰了《叶圣陶答教师的100封信》一书,其中有《叶圣陶信札——致李业文》10封信。收录了六、七十年代我在教书时,就语文教学上的问题多次请教叶老,叶老不厌其烦一一回答的我提出的问题。今日翻读言犹在耳,叶老语重心长、认真淳厚的风仪历历在目,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启迪和力量。

在初中语文教育方面,叶老给了我许多秘笈。叶老曾对我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点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在与我十多年的通信路上,教我对中小学生“要热心辅导他们做游戏、看小说、学绘画、懂音乐、参加体育锻炼、参加公益和家务。”叶老给我写过这样的话:“李强九岁,喜欢画画,又爱看小说,都是极好的事,你不要去妨碍他,要让他自己去摸索,我都赞成。请你的夫人也采取同样的态度。”谈到画画,叶老又写道:“我劝李强,除画书本上的人和事,还要画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看见有趣的人有味的事,就动笔画下来,这就是写生。请你把我的意见与他说说。”又谆谆嘱咐,“画画要走出去,写字要耐心地坐下来。要写好字,一定要多临帖,用心去领会笔意,千万不要龙飞凤舞……”叶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教导,给我的语文教育开拓了一条新路。

叶老指导我读书做学问,行之于实践。叶老把自己出版的《叶圣陶散文集》《小记十篇》《倪焕之》《叶圣陶短篇小说选》和《叶圣陶语文教育文集》等一批小说、童话、散文、论文集寄送给我,还不忘记在扉页题书“业文同志 存 叶圣陶”。偶尔,也有巴金、冰心等的书籍送我。文化革命后,外国文学开始出现在中华大地,叶老赠我《安娜·卡列妮娜》《神曲》《基督山复仇记》《大卫·科柏菲尔》,在《约翰·克里斯朵夫》一书中还夹了张写有“此书可视为罗曼·罗兰所撰之近代文化史,于欧洲文明多所批判。非仅小说而已也。”的纸条1982年,我在叶家做客,适逢《鲁迅全集》(新版)在王府井新华书店上架,叶老买了三套,并事先言明:其中一套送李业文。我拿到油墨飘香的《鲁迅全集》神采飞扬,敦请叶老签名。叶老婉拒,“鲁迅先生的书,我签名不妥。”我悻悻然。在我回程前的晚上,叶老长孙叶三午约我一起在《鲁迅全集》的扉页上一本本盖上了“叶圣陶”印。叶老知道我喜欢字画,又将丰子恺和关良、李伯实等送他的画册转赠给我,叶老对我是良苦用心的。

叶老对下一代的真挚情感已成为美谈。叶老八十五岁后,听觉和视觉差了许多,看书写字已感到费力,但他仍坚持读和写,即使戴老花眼镜,左手握着放大镜,右手还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他对国家文教事业,对培养教育青少年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在《人民日报》上,他辞义恳切地写下《我呼吁》专题社论,指出爱护后代就是爱护祖国的未来。在《文汇报》上,发表《读书和受教育》论文,“学生上学,正确地说不是去读书,是去接受教育。受教育是上学的全部意义和整个目的,读书是受教育的一种手段。为什么是一种手段,因为除了读书,还有其它手段。”“受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是做人,做社会合格的成员,做国家合格的公民。”九十高龄后,他还在《九十杂述》中写有“正因无多闲岁月,哪能颓废失心红。”表达了他一生孜孜以求,壮心不已……

叶老谦虚朴实、亲切宽厚的形象,极端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教育了我,我将永远铭记在心。

(李业文,民盟常州市委原秘书长;黄勇,民盟常州市委副主委)

主办单位:常州民盟
地址:常州市行政中心3号楼A座3楼  邮编:213022  邮箱:jsczmm310@163.com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