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盟文萃 >> 内容

参加座谈会后话感悟 ——屠丹超参加民盟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座谈会

发布日期:2025-07-11  来源:民盟  浏览次数:  字号:〖

 

71日至3日,民盟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座谈会在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举办。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谢经荣出席座谈会并讲话。民盟中央社会服务部部长高育红主持开幕式。

谢经荣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全盟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自20209月在浙江兰溪范院坞村挂牌首个实践基地以来,已在11个省(市、自治区)建立15个基地,形成了良好开局。谢经荣强调,实践基地是民盟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需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让基地“挂上牌”,更要“用起来”,“做示范”;二是以原有帮扶点为基础开展基地建设,持续深化定点帮扶;三是发挥文化界别优势,把基地建设与推进“留住乡愁”行动结合起来,通过保护传统村落、挖掘非遗资源、编纂村志等方式,赋能乡村文化振兴;四是因地制宜、群策群力,结合产业、生态等“五大振兴”,发挥民盟人才济济的智力优势,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打造特色基地,把开展好“留住乡愁”行动同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座谈会上,民盟中央生态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政府参事陈雯作《知识驱动乡村可持续发展》主题讲座。民盟山东省委会专职副主委王睿、民盟江苏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冯泉分别作题为《五级联动赋能微山 文旅融合助推振兴》《“三化”联动筑根基 智力赋能促和美——江苏民盟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建设实践》典型发言。

于达波和我作为常州民盟的代表参加座谈,听各方智言交汇、看不同实践碰撞,心中涌动的不仅是思想共鸣的暖流,更有对助力乡村振兴如何走深走实”的深层思考。这场座谈会,更像一次“头脑风暴”与“共识凝聚”的双向奔赴,让我们对民盟人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与路径,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冯泉在发言中全面介绍了江苏民盟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基地的常州实践经验。于是,我被不少中西部民盟代表追问,这个过程带给我一系列思考“用产业化思维做优农创产业、用文旅视角唤醒乡土”的思路,或许能为不同地区提供启发。但常州的经验有其城乡融合度高、产业基础好的背景,不是所有地区都能照搬,这种“输出”与“反哺”的互动,让我更深刻理解“交流”的意义——不是炫耀经验,而是在互鉴中完善路径。

离开微山湖时,座谈会上那句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基地,要用起来、做示范”始终萦绕心头。这让我们想起常州基地的实践:奔牛黄酒产业发展、地方民俗活动兴盛,却在“农文旅融合”深度中缺资源、缺人才。这些痛点,恰是我们盟员履职的发力点。

在座谈会期间,我们还与广宗县的参会代表就常州对广宗县特色农产品品牌塑造、产品包装设计、自媒体运营等助力帮扶项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为下一步深化推进奠定了基础。

微山湖的座谈会,像一面镜子,照见了乡村振兴的复杂与多元,更照见了民盟人“奔走国是、关注民生”的初心。乡村振兴的路还很长,但只要我们始终以“问题”为导向、以“共识”为动力,在调研中求真知,在实践中出实招,就一定能让更多乡村在时代浪潮中,既守住乡愁,又奔向未来。

屠丹超)

主办单位:常州民盟
地址:常州市行政中心3号楼A座3楼  邮编:213022  邮箱:jsczmm310@163.com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